羊蹄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当烧饼遇到羊肉汤 [复制链接]

1#

年,香港一*姓演员在郑州拍戏时发了个微博——“郑州强力推介——羊肉汤+烧饼。好吃!”他赞叹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烧饼,还跟献宝一样拍照留念。

看了配的烧饼照片,乐了,这不跟丰县的一样吗!咱从小就吃着这玩意儿长大的,太亲切了。

这种烧饼有个名号叫作“高炉烧饼”,跟“地锅鸡”正好一上一下。

所谓的“高炉”,就是一顶倒扣在火盆上的铁锅做成的土烤炉,外面抹着一层混合*土白灰麻苘头的泥巴,炉里烧的是木炭,烧饼就贴在炭火上方。为了方便操作,炉子挑高至与人头平齐,所以叫“高炉”。

高炉烧饼是纯手工制作:发酵好的面团揪成小孩拳头大小,经反复揉搓后,用半握的拳头蘸点水,转压成外高内低的圆形,边缘用刀压出一圈花纹;在烧饼凹进去的一面刷上层糖稀,撒一把白芝麻,然后把烧饼翻在手背上,用手把它贴在炉子的顶部,粘有芝麻的一面对着炭火烘烤。

因为这个动作,丰县人又把这种烧饼称为“翻手烧饼”。

一个炉子一般能贴十个左右的烧饼,上面铁锅烫着,下面炭火烤着,几分钟就熟了。用长长的铲子铲下来,有糖稀芝麻的一面烤得金*酥脆,贴在锅顶的一面则焦香松软。

正宗高炉烧饼是中空的,掰开了里面有块咸咸软软的芯儿,正反各刷了一层五香花椒水,咬一口,椒味微麻,糖稀微甜,外焦里嫩,软硬适口,从里往外透着香。在深圳也吃过两次,遗憾的是都少了这道程序,自然味道也就差些。

烧饼刚打出来时最好吃,趁热从一边掰个口,往里面塞满羊杂儿、羊盘肠,跟老北京的卤煮火烧、西安的肉夹馍一个理儿,那味道绝对强过麦当劳、肯德基的汉堡。

不爱吃肉的,可以夹上些麻辣串、豆皮、咸菜之类,同样好吃;或者卷上根刚炸出来的油条,香酥可口,欲罢不能。

三十多年前,我在丰县中学读书时,每天上午一到课间休息时间,就和一帮同学呼呼奔向学校对面的烧饼油条摊,一个热烧饼,夹一根热油条,真是简单美好的幸福生活。

打烧饼没有什么祖传秘方,也不需要多高深的手艺,你把工序做够了,芝麻放足了,烧饼味道就不会差。

遗憾的是就是这样简单的事情,我们现在却越来越难做到,如今饮食行业多的是偷工减料,连二三十年的店都难得一见,更别说百年老店了。那些传之久远,曾经温暖熟悉的老味道,在慢慢变淡,变味。

想想以往,单只一个北京城,就有“爆肚冯”的牛羊肚儿、“天福号”的酱肘子、“月盛斋”的酱牛肉、“白魁老号”的烧羊杂、“天兴居”的炒肝儿、“小肠陈”的卤煮、“砂锅居”的白肉、“都一处”的烧卖、“便宜坊”的焖炉烤鸭、门框褡裢火烧……大街小巷,满城飘香,到处都是能让你吃一辈子的东西。那曾经的香气缭绕在提醒我们,除了高楼大厦,宜居和幸福生活还不能缺少些什么。

徐州人恋旧,吃也一样,街头饭馆经常可见“老味沙锅”、“老味家常菜”、“老味把子肉”、“老味喝饼”的招牌。一个“老味”,什么都不用说了,美味尽在不言中。一天,在街口等红灯时,看到前面三轮车上竟也挂着块“李庄老味豆腐”的小广告,赶快掏出手机来拍了一张。

打烧饼的要常常跟卖羊肉羊杂汤的相邻,这是最佳组合,*生感叹“羊肉汤+烧饼,好吃”,那是吃对了路。羊肉汤就得配烧饼,还得在店门口的大棚下吃,才算是绝配。

大家还记得《潜伏》中翠平进城那场戏吧?余则成和马魁开车带着她回城的路上,停车在路边小店外喝羊杂汤。

山西人管羊杂汤叫羊汤,翠平同志极具乡土气息的向这二位强烈推荐羊汤配搭上她包袱里带的烧饼,自个儿则豪爽地端着大碗张着大嘴稀里哗拉吃到不停打嗝。

徐州人爱吃羊肉,周边的安徽萧县、山东单县又都是吃羊肉的好地方,兴致来了,三五好友,驱车过去大吃一顿,那是常事。

不过一般不主张带女孩子过去,那鲜美无比的羊肉汤固然能博红颜一笑,可愿意跟你长途跋涉去吃羊肉的女同志,大都是翠平那型的,只管自个儿呼呼拉拉吃个不亦乐乎,哪有一丝一毫跨了省要矜持些的念头?

惭愧啊,看座中女英雄那旁若无人、打家劫舍的吃相,你恨不能吃了她。

神州辽阔,饮食各具特色,但很多地方都能吃到上好的羊汤烧饼。陈师曾的学生,曾执教于台南成功大学的白铁铮写过本《老北京的故古典儿》,其中有一篇《北平的羊杂碎》说到西山有家白汤羊杂:

“靠山几间瓦房,门前搭着凉棚,土坯砌的桌凳。坐下之后,先给您端上一个小茶壶,小茶壶里沏好一壶好茶,您慢慢喝着,一会儿给您端上俩七寸盘没汤的盐水卤杂碎,四两好白干或海淀莲花白。您慢慢吃着,喝着,浏览着山景,东望北平城,红尘滚滚,浊气弥漫。一会儿又给您端上两碗带汤白杂碎,两盘卷酥烧饼(芝麻酱烧饼的一种)。您把烧饼片开,夹盘儿里的杂碎也好,把烧饼撕碎了泡汤吃也好,那味道却又与羊肉馆、山西馆的不同了。”

白老先生这段文字生生写活了一个小馆儿,不过这吃得已经有点雅了,窃以为品茶跟羊杂碎搭不上杠,都到了羊杂馆了,谁还有心思慢慢喝茶啊,嘴就忙着吃肉喝汤了。

别管东西南北,羊肉馆都是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地儿,精致、讲究永远跟这儿扯不上关系,就得门头、大棚、歪桌、斜凳,人乱哄哄,汤热腾腾,才会心喜盈盈。热气、香气、辛辣气扑面而来,这才吃得尽兴。

就像北京人喝豆汁儿非得在路边小摊儿,配着焦圈和咸菜丝儿才够味儿一样,喝羊肉羊杂汤,越是歪歪斜斜的房、大大咧咧的羊,越香。要的就是这劲儿,瞅着舒坦,吃着是味儿。

徐州市县的路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羊肉馆,大多门脸简陋,就像白铁铮先生书中描述的一样,有的干脆就是几根柱子搭个塑料棚,一到饭点却也都人头攒动。桌上大盆装着切好的羊肉、羊杂,还有绿油油的香菜、红通通的辣椒油,让你只想变成一只狼。

羊肉馆门口照例少不了的是一口大铁锅,羊汤在锅里咕嘟着,乳白鲜香。汤是用羊骨头在大锅里熬煮而成的原汤,将新鲜羊肉、羊杂放入,煮熟后捞起来沥干,羊肉切成薄片,羊杂乱刀剁碎,放入大盆备用。

灶台旁放好了精盐、味精、胡椒粉的粗瓷大碗一溜排开,有食客上门,大师傅就端起一只碗,抓些羊肉羊杂丢进去,然后冲入滚烫的肉汤,撒上碧绿的蒜苗、香菜,一碗香气四溢的羊肉羊杂汤就齐活了。

爱喝羊肉汤的一般口都重,桌上的陈醋、辣椒油少不了得整点儿,依个人喜好自行添加,一口下去,酸、辣、膻、烫俱陈,鲜美无比,每个毛孔都疏通了般的舒坦。

有些人受不了羊肉的味,嫌膻,一些店家为了拉扰他们,打广告称本店之羊肉汤“毫无膻气”,这样的店我是绝对敬而远之,将之列入黑名单的。羊肉不膻,那你吃羊干嘛?不如直接去吃猪。

羊肉大补,冬日里热腾腾的吃羊肉喝羊汤是一大美事,徐州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也要吃,还吃得更起劲。盛夏酷暑,羊肉汤里也要大大地加上辣椒油,红通通的一大碗,个个吃得满身大汗,爽意十足。

南方人动不动就上火,受不了这热气,对这种玩命般的吃法表示吃惊和不解。徐州人为了证明不是同志们嘴馋,这叫养生,不惜把*帝和彭祖一并搬出来,以证明伏天吃羊肉有多么科学。据说只有通过这样的以热制热、排汗排*,才能将冬春积陈之体*和湿气彻底驱除。

徐州人吃伏羊历史悠久,花样百出,年起又开始搞每年一度的“伏羊美食节”,一到时间,大街小巷的饭馆仿佛一夜间全改了羊肉馆。清炖羊肉、葱爆羊肉、香辣羊蹄、红烧羊眼、孜然羊球、羊血豆腐、烤羊肉串、烧羊杂汤、羊盘肠、羊头肉、羊耳朵、羊腰子、羊蝎子、羊肉包子、羊肉饺子……除了羊毛不吃,其他的全都上了桌,一天能吃掉几万只羊。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