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湘西州对花垣老卫城遗址全面调查勘探附崇
TUhjnbcbe - 2024/2/26 18:02:00

团结报·红湘西客户端4月22日讯(记者陈昊通讯员周密)记者日前从湘西州文旅广电局了解到,经过周密部署,州县文物部门已组建考古队伍,于4月中旬进驻花垣县老卫城,开展全面调查勘探工作。

卫城保护碑(老梅摄)

老卫城遗址位于花垣县南部吉卫镇卫城村,是湘西北地区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座设在苗族腹地的卫城。据《永绥厅志》等文献记载,老卫城遗址应是元末明初朝廷所设*事机构崇山卫故址所在。遗址平面略呈椭圆形,周长2.2千米,面积约35万平方米,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今地表可见高大的土筑城墙,东、西、北三面城墙外还可见明显的人工挖造城壕。遗址区域保存较好,以开垦为耕地的低矮山地和丘陵为主,仅西墙、南墙附近有少量房屋建筑。

老卫城遗址土筑城墙

根据计划,本次工作主要对老卫城遗址进行系统调查和勘探,收集详细的基础资料,加强考古和历史的研究,厘清老卫城遗址的分布范围、功能布局情况、道路交通情况以及各类遗迹分布情况。同时,根据考古提供的基础数据,制定中长期的保护利用规划,并为下一步老卫城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实施保护展示工程做准备。目前,考古队已对城址北部的最高台地及其周边较低台地进行了勘探,打探孔个,勘探面积余平方米,相关工作正在按计划开展中。

老卫城遗址范围

卫城“王地”之由来

花垣蚩尤文化研究会/花垣职业高级中学吴吉荣

由于吉卫险要的地势,固然为历代“筹边者”们所瞩目,美丽富饶的山乡村寨,更增添了他们要经营吉卫的欲望。他们从来也没有忘记这块“王地”,所以千方百计的想要占有它、统治它、利用它。根据方志记载,在夏禹之时它属于荆州之地,商时期它属于*方之地,周朝时它属于楚地,秦时期它属于黔中郡,前汉时期它属于武陵郡,后汉时期它属于五溪地,晋时它属于武陵郡,宋齐时期它属于郢州,梁时它属于武州,陈时期它属于沅陵,隋朝时它属于辰州,唐朝时它属于永顺溪州地,五代时期置土司彭姓者为溪州刺史,归溪州土司管辖。

龙权摄

从封建社会开始到唐末五代时期的一千三百多年里,中央王朝的势力没有真正达到苗族腹心之地吉卫一带地区。即使是在兵威大振、诸蛮慑服的唐朝武德年间,也只不过是羁縻而已,不足为说。

宋朝之后,吉卫属奖锦地,为土司管理。中央王朝的势力已经深入到吉卫地区。现荷花池畔仍有宋代园亭的遗址,并有宋代的陶瓷出土。元朝属于会溪、施溶等地管辖。

龙权摄

从明朝开始,吉卫的位置显得越来越重要。洪武元年(年),明王朝在吉卫的东侧三里许的老卫城设置了卫所机构,古为古崇山的范围,故名为崇山卫和崇山千户所。卫所四周筑有土城墙一道,周长4公里,高5米,顶宽3米;中间有马道,宽1.5米;东西南北各有门一个,均为砖木结构;城内还有跑马场、演武厅等设施,并且利用城外的一口山泉作为洗池。从此之后,便有“卫城”之称。洪武三十年(年),崇山卫屡遭苗民进攻,明王朝遂将其裁撤,另设置镇溪(今吉首)*民千户代替。据老一辈说,明*在撤退时,以“羊蹄擂鼓、饿马摇铃”为计,才免于遭到苗民起义*围歼的厄运。之后,便将镇溪和崇山(花垣县境内)的寨划分为十里,高岩(进花垣县补抽粮仓村)以上成为六里,以下称为四里,交与永顺土司管辖。后来因为六里近与保靖,遂将六里地(吉卫镇为九里)拨给保靖土司管理。玄德年六年(公元年)崇山卫曾恢复,但是又因运粮困难而被革职,吉卫仍处于土司的残暴统治之中,直到清朝的“改土归流”为止。

在康熙年间,清*府在湘西实行了一系列的“改土归流”*策。康熙四十二年(年),废镇溪千户所,设置凤凰、乾州(今吉首)两厅,次年交给乾州同知管理。雍正八年,公元年秋天,清*开入六里,于吉卫西北郊的吉多坪(今吉卫村)设立副将一员,六里同知一员,赐名为永绥协。从此便奠定了花垣县的建制,清*府在潮水溪旁的一堵石壁上刻下了“圣慈柔远,仗节西来,尔苗入化,*域云开”十六各大字,并命为“摩崖铭”。雍正十年(公元年),改六里同知为永绥,先花垣县同知。在十一年,同知永康强迫苗民于吉多坪修建石城,这就是新卫城(今吉卫村),城周长3.2米,高4米,面宽2.3米,脚宽4.3米;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一个,为北面设立大小二门;城楼5座,内设有卡房6间,雍正十三(公元年),工程全面完工。之后,直到乾隆末年的半个多世纪中,吉卫一直是永绥的*治、文化、经济中心。“王地”这一赞语一时传开,遍布湘、黔边陲,从而变成了吉卫的别称。

龙权摄

·END·

监制/角角

主编/麻麻

编辑/王向远李艾家石群方

审核/*沙沙尚欣

更多资讯

持续

1
查看完整版本: 湘西州对花垣老卫城遗址全面调查勘探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