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白昼明显有些太长,大多数年轻人的夜生活往往是从天彻彻底底黑了之后才开始的。浪漫的夜晚,同一帮有趣的人一起搞事情,岂不是很爽!
吃过晚饭,我所在这座深处大西北的小城,已经西下的太阳还散发着阵阵余热,天色也尚早。此时,喝啤酒撸串儿尚早,不如趁着有风,到河边散散步,吹吹风,和尚未退却的燥热一起等待美丽夜晚的到来。
夜猫子终于出动了。即便晚饭吃得再撑,对于一步步丈量过滨河不行大道的我们来说,也该是加餐畅饮的时候了。将烧烤作为夜晚的起点,一把孜然香的烤肉、一把蒜蓉味儿的毛肚,一把放多了辣椒面儿的蹄筋,每个夜猫子都有他专属的食堂,每个食堂都有一套自己的江湖理论,江湖论道也好,胡搅蛮缠也罢,即便歇斯底里,也无妨,没有哪一套江湖规矩里面规定了不许这样。
近期热播的《人生一串》,讲述的就是一个个烧烤摊自己的江湖。国内首档夜宵烧烤纪录片《人生一串》一经推出,便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写这些之前,看了一下播放量,多万,B站评分9.8,豆瓣评分8.9。有观众评论:“这才是真正属于中国的“深夜食堂”!注意到一条很有意思的评论:“烧烤应该是一个美妙的返祖现象。从石器时代开始,几十万年的进化,人类第一次的快乐体验或许就是围成一圈用火烤肉带来的。”
第一季,主题是“无肉不欢”。该主题准确的描述了一系列肉食主义者的内心呼声!
“串,是中国烧烤的基本特征;而肉,则是人类烧烤的共同主题。”火舌与肉的亲密接触下,油光四溢,满嘴香气。一杯冰啤酒,二三老朋友,捎带几美女,在暖黄色的灯光下,吵吵闹闹的过程中便上演了一出江湖传奇。
第一位主角,是发源于凉山彝族的长签火盆烧烤。西昌的烧烤,民俗味道中掺杂着一股子野性。露天的火盆,火舌从煤炭中窜出,直逼你的眉毛,烧得你脸滚烫。
一张张排列整齐的烤桌在黄昏的余光中有了一丝魔幻主义有秩序的美感。无人组织,肉食者在敏锐的嗅觉的带领下寻味而来,西昌火盆烧烤可以满足肉食者对肉的一切渴望。
西昌火盆烧烤的代表是大凉山脚下的“小二自助烧烤”。小二其人,是个爱喝酒更爱吃肉的性情中人。因为家中排行老二,所以得名小二。在小二黑家,吃肉成了人生大事。直接扔在烤盘上滋滋作响的猪五花,放在锡纸上淋上酱料大火烤制的金针菇,还有穿起来吊在火盆上的香牛肉,每一种食材都在小二黑家的火盆上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小二的招牌是“凉山小猪肉”。猪肉全部来自于大凉山里的彝族人家的跑山猪。彝族大姐处理跑山猪的手法也和火盆烧烤一脉相传,野性中带着一丝讲究,用干蕨草和松塔给猪褪毛,将草木香气渗入猪肉里,野性中带着一丝清香,是凉山小猪肉的精髓。
晚上吃烧烤,是朋友们心照不宣的约定,有酒有肉有美女,怎么能少了小二哥呢?在小二哥的店里,听一个个涨红的面孔,讲讲心里话,是小二哥最幸福的事情。
你以为烧烤紧紧限于烤串么?不,去重庆吧,那里有江湖上传说已久的烤脑花。
重庆观音桥步行街的小脑壳烧烤,总是游荡着寻觅脑花的僵尸灵魂,是补脑子的好去处。刘哥是重庆最早烤脑花的人,是他引领起了重庆的“脑花风潮”。每日凌晨,刘哥便会去菜市场寻觅,寻找新鲜脑花。刘哥是个很挑剔的人,冻过的脑花太腥气,入不了刘哥的眼,刘哥喜欢的是汉尼拔们亲手取出的脑花。刘哥同样很仔细,每个脑花都亲手洗干净去膜,然后在小碗里垫上大葱和洋葱去腥,再加上二十多种配料,麻辣鲜香,让烤脑花更加过瘾。
烤脑花,讲究外脆里嫩,经历的烤的酥脆的外壳,才能吃到里面的香嫩软糯。麻辣和剁椒口味,满足食客的各种需求。
小脑壳的秘诀,是刘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亲手调配的秘料。这个秘方刘哥从不外传,却只传给了一个投脾气的老表。这个老哥在山上开了一家名叫高老庄的小店,是兄弟们把酒叙旧的好去处。
如今,受到市场的冲击,“小脑壳烧烤”总店已经关门,刘哥也已经收山。但是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你却总能看到烤脑花的身影,即使不是“小脑壳”,即使做的人不是刘哥,但是烤脑花却永远成为了人们不能缺少的味觉记忆。
你以为我就写这些?我们从酒吧摇出来,有时相互挟持,有时左臂擦右膀,有时勾肩搭背,但回家前,总有几味美食胜似我们醉酒后的解药——羊蹄、羊头、蹄筋、毛肚。戴着透明手套的双手,撕扯着盘中的食物,送入口舌的,则是地道的江湖味道。偶有肚子饿的很快的酒徒,再来一碗拇指头大小的面片儿,拿勺子一勺勺舀起,靠近嘴边稍稍一吹,从放入口中到滑过喉道,看那享受的样子你就会明白喝醉后吃东西是多幸福的事!
夏天的夜里,没有烧烤的酒场所缺少的不只是江湖气,很正规的酒局里,你无法体会到极度放松、极度不羁押的那种浪漫!来来来!欣赏一下这位慢悠悠说话的烧烤大哥“想吟诗一首时”的风采吧!
临洮的电杆杆对杆,
两面的墙上贴满了瓷砖。
姑娘的裙子是两边宽,
风一吹啊,凉滋滋的舒坦!
烧烤好吃,烤烧烤的人好玩儿,一起的人有趣,醉一场又何妨!
我饿了,出去吃烧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