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美食大国,我国有着浓厚的饮食文化,而在众多食材类别中,肉类食品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卤猪、卤鸭、酱鸡......品种多样,做法各异,构成了极其丰富多彩的肉类食谱。
有考古发现认为,古人身高普遍比现在人高,秦国的招兵体制要求骑兵入伍的最低要求不低于1.8米。秦人善战,对骑兵的身高要求如此之严格,说明秦人的普遍身高惊人。
现在学者分析发现,除了血统(遗传因素)外,更多的是营养原因,古时人们多从肉类食物中获取营养,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等元素,不仅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而且对人体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帮助。
如今,肉类已然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类食材了。曾有网友戏说,“一天不吃肉心里发慌,两天不吃肉心里堵的慌,三天不吃肉心里颤的慌。”很多人都喜欢吃肉,有些人更是无肉不欢。但你知道吗?大部分食物都是有禁忌的,肉类同样如此!有些部位的肉最好不要吃,吃得不对小心危害身体健康!
1.畜“三腺”不能吃
猪、牛、羊等动物体上的甲状腺、肾上腺、病变淋巴腺是三种“生理性有害器官”,内部含有大量激素,不能作为食物食用,否则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具体位置:
①甲状腺位于畜类胸腔入口处的正前方,与气管的腹侧面相连,是成对器官。
②肾上腺俗称副肾或小腰子,在畜类肾脏位置。
③病变淋巴腺一般指在禽畜脖子部位。
2.禽“尖翅”不能吃
鸡、鸭、鹅等禽类屁股上端长尾羽的部位,学名“腔上囊”,是淋巴腺体集中的地方,因淋巴腺中的巨噬细胞可吞食病菌和病毒,即使是致癌物质也能吞食,但不能分解,故禽“尖翅”是个藏污纳垢的“仓库”。
3.鸡脖子、鸭脖子要尽量少吃
很多人现在都喜欢吃一些卤味的鸡脖、鸭脖之类的,虽然肉很少,但是啃得很美味,很多人都十分爱吃。但是我们要知道,淋巴等一些排毒腺体都是集中在颈部的皮下脂肪处的,所以还是尽量少吃点鸡脖,尤其是它们脖子上的皮一定不要吃,因为这里面都含有大量的高胆固醇,容易引发高血脂症。
还有些人吃鸡脖的时候喜欢把它咬碎,其实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健康,因为鸡脖子骨架内有气管,气管作为气体交换的渠道,里面非常容易滋生细菌,吃下去危害极大。
4.鱼“黑衣”不能吃
鱼体腹腔两侧有一层黑色膜衣,是最腥臭、泥土味最浓的部位,含有大量的类脂质、溶菌酶等物质。
5.鱼胆不能吃
胆是消化器官,分泌胆汁促进肉类、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新鲜鱼胆含有一种具有极强毒性的蛋白质分解产物,即胆汁毒素,不易被酒精和加热破坏。也就是说,不论是生吞还是煮熟的鱼胆,都具有毒性。导致鱼胆中毒大多是淡水养殖的鱼类,常见的例如草鱼、鲫鱼、青鱼、鲢鱼、鲤鱼等。所以在清理鱼内脏的时候,一定要摘除鱼胆!如果不慎弄破,一定要充分清洗干净!
6.鸡头要少吃
我国有句民谚:十年鸡头胜砒霜。这句俗语出自历史上的一件事情,相传北宋时期杭州一代,丈夫出海打鱼,有一天回到了家,妻子把自家养了十年的鸡杀了给丈夫吃,丈夫当场身亡。县官把女人抓来问案,才知详情,用了只狗做实验,狗吃了十年的鸡头也死掉了。所以才有了“十年鸡头胜砒霜”的说法。
话虽如此,然而现实中,很少有家禽场或个人把鸡养个10年以上,因此我们能吃上这种鸡头的概率接近0。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鸡头主要是鸡皮、鸡脑及鸡冠等组织,其中胆固醇比例相较于普通鸡肉要高出许多。因而,不宜多吃,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尤其需要注意。
7.猪脖子的肉疙瘩不能吃
吃猪肉时一定不能吃猪脖子等处灰色、黄色或暗红色的肉疙瘩,即称为肉枣的东西,因为这些地方含有很多病菌和病毒,若食用则易感染疾病。
8.羊“悬筋”不能吃
羊“悬筋”是羊蹄内发生病变的一种病毒组织,它是羊平时走多了,脚底比较娇嫩的部位受到创伤而形成的,一般为圆柱形、串粒状,煮熟后很像牛蹄筋,人如果不小心食用了,可能会出现头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抽筋、昏迷等症状。
一般购买的羊蹄上的羊悬筋大多已经被刮除干净,但也有可能会有残留,家中做饭的人在购买羊蹄或者烹饪羊蹄时一定要注意一下,如果有,要及时去除。
说到底,我们吃肉图的是健康,千万不要为了哗众取宠,不要为了追求独特,不要因为好奇心太重,特意找动物身上一些“别致”的部位尝鲜。难道说鸡腿肉、鸡胸肉它不香吗?为什么偏偏要吃鸡屁股、鸡头呢?
来源:健康名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