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身经历者:我——小货郎)
“我俯身看去,那一帘秋雨,落下的水滴,却悄无声息……”
我伴随着音乐入眠,一觉醒来,只觉骨头僵硬,浑身漆黑,一阵阵刺鼻的墨香充斥在鼻尖,我正想活动活动筋骨,转头一看,居然有一支毛笔正在勾勒我的半截身子!我大惊失色,心生恐惧,心想这是什么鬼地方?这时,只听见天空传来一声:“正道!”
笔便不见了,我连忙望了望天,一片灰蒙蒙的。又四处张望——只见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密密麻麻的额……看起来很眼熟的图画人。我一时间头痛欲裂,心神大震,脑海中猛然浮现一行字:“北宋画家,张择端,字正道,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
想到昨日有幸去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清明上河图》,又看了看对面一身粗布衣,正在大声吆喝卖西瓜的大叔,再看向自个儿缺了一只腿的身子,一时间我愈发惊疑:这这这………这莫不是张择端把我画进了《清明上河图》里!心中迫切想要知道答案,又奈何缺了一条腿,无法动弹身子……
不知过了多久,张大师终于回来提笔运画了。只觉一股酥酥麻麻的感觉从脚上传来,我心中一喜,有脚了!正要抬腿,却发现居然动不了!只感觉肩头愈来愈重,愈来愈重……
大约过了一刻钟,我眼前一亮:手不受控制地扶着扁担,两边挑着好些小货物,腰中也插着一串鼓。看这架势,隐隐不妙,我好像知道我是个什么身份了。一瞬间,好似天雷滚滚,乌云阵阵。士农工商,我是个商人,阶级底层,还是个卖货郎——商业中的蚁族!
我好不容易平复了下心情,正当我说服自己是一个穷困潦倒,但吃苦耐劳,努力发家致富的小货郎时,忽然间,一段小字浮现在脑海:“宋代的货郎已成为经济活动及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挑着担子行走于街头巷尾的货郎随处可见。恭喜阁下,喜获‘卖货郎’一角!
”我有点怀疑,我莫不是开了天眼,正想深入思索时,便发现我的腿便不受控制地走了起来,一边走还一边摇鼓叫:“卖货了!卖货了!风车花篮小葫芦,杯瓶簪花小盘子……便宜卖!便宜卖!”这真是让人欲哭无泪,叫天不应,叫地不灵啊!
《货郎儿》歌道:“货郎儿,背着柜子遥街串,鼓儿摇得欢。生意虽小,件件都全。喊一声杂色带子花红线,博山琉璃簪。还有那,桃花宫粉胭脂片,软翠花冠。红绿梭布,杭州绒纂,玛瑙小耳圈。有的是:木梳墨篦,白铜顶指,上鞋锥子,时样高底梅花瓣,并州柳叶剪。”
于是,我只得踏踏实实地做起了汴京小货郎……
一、汴京繁华
走了一路也看了一路,这些天,我走街串巷,生意还是不错的,所卖小玩意儿都快攒到半贯钱了(北宋时期的货币价值关系大致为: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文铜钱,半贯钱=文,而一文钱能买什么?可以买个小零嘴、小物件)。我也摸清了身体的变化规律,更见识到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光景和宋文化的登峰造极。
吆喝了许久,我口干舌燥,终于可以放下杂货担来歇歇脚,纳会凉,喝口水了。无事可做的时候,我会静静冥思,想这些天的所见所闻:北宋都城汴京人口达万,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更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东京梦华录》里形容它“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可真是名副其实啊!
眼前便有叫卖的、算卦的、唱曲的、乞讨的、醉酒的、吵架的、收税的、歇脚的、赶牛的、抬轿的、骑马的……稚子顽童,嬉戏追逐;斑白老翁,立街闲聊;街坊妇人,问路小僧;文人吟诗,官人出行;也有夹岸垂柳,桥亭台榭;西域骆驼,牛马骡子;茶楼酒肆,画舫游船,草棚凉亭;张家脚店,刘家药铺,李家肉铺,吴家正店……
这里的脚店是指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正店嘛,是获得政府批准,拥有酿酒权的酒店,规模比较大。我还了解到,此时的裹脚习俗,也只有少数贵族权贵之家的女子才会裹脚,而我们这里普通小百姓的女儿家是不需要裹脚的。
噢!对了,北宋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的精妙,小吃食五花八门的:像蒸饼、酸儿、糖糕、姜虾、团子、冻鱼、芙蓉饼、羊脂韭饼、糟羊蹄、羊血汤、各类肉羹……值得一提的是:宋代的流行饮料“饮子”。这有许多店的招牌上写着“饮子”、“香饮子”之类的。这饮子,这里的人人又称它为“汤”或者“汤饮”,是一种有药用价值的保健饮料,用了许多药材、果品熬制成的,口味十分香甜,所以它非常受欢迎。
当然还有美酒,不过宋朝的酒是有“小酒”和“大酒”之分。这大酒是在冬天酿造,再经过窖藏,让酒香醇浓厚,待到夏天再出售。这酒美味至极,但是价钱也相对贵一些;小酒则是一种散酒,随酿随卖,价钱比较低,我偶尔也会买些来解解馋。听说此处还有新酒,不过在中秋节前后才会开始售卖,到时候,可一定要买些来尝尝。
二、虹桥事件
不知不觉竟想着出神了,打算继续吆喝时,突然感觉有人叫我,我正要仔细一听,一个七、八岁的小童就跑到我面前,我定睛一看,原来是我小弟啊。忘了说,在《清明上河图》里,我也是有父母兄弟、妻子儿女的人了。只见我小弟脸色通红,额角冒汗,我连忙问道:“急什么?是出什么事了吗?”
他一手抓住我的衣摆,一手抹汗,神色焦急,气喘吁吁地说道:“二哥,二哥,你……你……你赶紧去虹桥那边看看,有船要撞上了!大哥还在上面呢,怎么办?”
“什么!”我脸色一变,想到《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事件,也不知后来撞没撞上,急忙道:“莫慌莫慌,大哥定会吉人自有天相!二哥这就随你去看看!”我赶忙托付刘大叔帮我照看一下我的杂货担,拉着小弟,急忙奔往虹桥方向。
汴河附近,商船云集,人口稠密。而虹桥之上,热闹非凡,两旁更有商铺林立,人群拥挤,不少人都在桥边驻足观看,指指点点。有人惊呼:“要撞上了!”有人大声呼救,有人往桥下扔绳索,准备救人,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小弟拉了拉我的手,指着桥下冲我说道:“哥哥,你快看!”
我一看,有艘大客船的桅杆即将撞上虹桥!原来几个纤夫只顾埋头拉纤绳,忘了在一定距离时停止拉纤,提醒船夫放下桅杆,再摇大橹。此时,那艘大客船高耸着桅杆,迎面而来,就要撞上木制的虹桥了,情况十分惊心动魄!千钧一发之际,有个船夫,急中生智,拿着长竿奋力的顶住虹桥横梁,想要阻止客船进入桥洞。
小弟都急哭了,我也不禁捏了一把汗,幸而船速减慢,船头调转,停止了前进。纤夫抓住时机,赶紧放下桅杆。然而由于惯性作用,船又冲到另一边,即将与岸边停的两只船撞上,我的心扑通扑通的一下提到了嗓子眼。船夫们赶紧拿杆子顶住河床,奋力调整方向。终于经过一番折腾,船停下了。有不少人在欢呼鼓舞:“船停下了!船停下了!”
小弟脸色胀红,兴奋对我道:“哥,哥,大哥没事了!”我也松了一口气,拍了拍小弟的脑袋,舒了一口气,说道:“没事了,没事了。”于是我让小弟在那边等大哥,我则继续我的卖货生涯……
三、画成
生活在《清明上河图》里面的感觉还是很新奇,我也渐渐平复了那颗不安的心。不过有许多处地方还是灰蒙蒙的,看不清,也不能靠近。
也不知过了多久,这些灰蒙蒙的终于消散了,取而代之的是人、物、景,我猜张大师应该是画成了。
果不其然,有文字浮现了出来:“画作已成,自成一界,阁下可自行探索《清明上河图》画中之景。”
我一阵欣喜,早便猜到了《清明上河图》是一方小世界。但可惜,我手无缚鸡之力,身份低微,又无银钱,还要受到法规约束,有些地方也进不去,不能看见画中的全部面貌。还有就是这里的守门士兵也太过懒散了,有些城防上也没有士兵。而且很奇怪,望火楼下两排兵营居然被改成了饭馆。感觉城防不是很安全,虽然是在画里,我也还是有些担心自己的小命不保啊。
又过了不知多久,我感觉大地一阵晃动,然而周围的人群并无异样,依旧在各自忙碌。不一会儿天空中便传来几声:“好画!好画!技法高超啊!”还有一些周围人的称赞谄媚之句,我眼前就又出现了两句话:“年,张择端作《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御府。宋徽宗赵佶在卷首题五签,并加盖双龙小印。”
这这……这是到了宋徽宗手里!我有点小激动,这可是宋徽宗!“瘦金体”的创作者啊!还是活生生的皇帝啊!我虽然看不见,但能听到他讲话呀!于是我屏住呼吸,竖起耳朵来捕捉外界之音。不过令我失望的是,什么都没听到了。
不久之后,我才知道他把画放在了一个小架子上,只偶尔才过来看看。我叹了一口气,继续忙碌……
四、朝代变迁
画里是没有时间概念的,有的地方永远是白天,有的地方永远是黑夜,有的地方永远春暖花开,有的地方永远衰草连天。
只知道过了很久很久,宋徽宗死了,宋神宗继位了。靖康之变后,我随着画被卷入金人地区,流入民间,四次被盗,五入宫廷。
而北宋都城早就已经湮灭在历史的尘土之中,画中的世界却依旧繁华清明。除了我,没有人意识到这里的幼童没有长大,妇女没有变老,而久病在床的老翁也没有病死。一切都按着它既定的轨迹运行,我永远停在了北宋,停在了张择端的画里。
我不知道怎样形容这种感觉,也许有时候会感觉很痛苦,很悲凉,有时又会觉得很平静。朝代变迁,世事更迭,盛衰虚无,年岁枯荣。也不知过了多少年,我终于忘了,我来自何方?我是谁?也许,我一直都是北宋的小货郎,那个《清明上河图》里的小货郎。
我继续挑着的杂货担,摇着货郎鼓,穿梭在人流之中,来来回回,大声吆喝:“卖货了!卖货了!风车花篮小葫芦,杯瓶簪花小盘子……”
参考资料:《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