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校园微观I五感教育花园释放生命活
TUhjnbcbe - 2021/1/5 19:25:00
治疗皮肤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7619815.html

一、设计背景

未来学校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的生命、生活和生长。教育关乎未来。未来,是教育的价值指向,也是教育的逻辑基点,在梦开始的地方,小学教育的未来尤其令人憧憬。沥雄小学,作为孩子生命成长主场,体现育人指向的理念形态会更加集中鲜明,体现育人方式的实践形态会更加灵活泛在,为国育才的价值指向更加坚定。在沥雄小学的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为保障“跨学段同建、多学科共育”的课程联动场景基础,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要素和育人环境,在主体布局、建筑小品、景观元素、道路设置、植物选取均作了严谨的考量。遵循“守正创新、行健致远”的理念思路,通过收集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确立了以“五感”为设计定位的园林景观布局方向,为儿童的启蒙教育、好奇心、想象力、创造力及多方面的心智发展提供必要场景,使他们尽可能充满活力。

与世界互动

二、解读与布局

志在家国、学无边界、融智发展是未来学校理念形态的鲜明体现,也是沥雄小学的课程体系目标。为更好地让环境服务于课程,学校将平方米的园建绿化面积进行了整合(含景观区域、绿化区域、运动拓展区域),打造“五感教育花园”。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感受来进行一系列的景观布局,使人获得最舒服惬意的感官感受和全方位的立体感知,让师生们更好地体验大自然的乐趣和魅力,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趋势。

总平面·主要乔木分布

1

视觉

视觉是人类在外界环境中接受外部信息最直接、最首要的感官,由点、线、面、空间、质感、色彩6个基本元素构成,色彩丰富的环境可以增加信号传播,促进儿童神经中枢脑神经发育,设计新颖的构筑物能更受到儿童的欢迎。环境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色彩丰富的环境可以增加信号传播,促进儿童神经中枢脑神经发育,设计新颖的建筑、植物、石景、铺装、构筑小品等更受到儿童的欢迎。

顾盼流转

学校围墙设有绿篱,由福木和细叶棕竹组成,是识别校园与市*道路的标志,不但能起到隔离防护、防尘防噪效果,更能让冰冷的围栏增添生机。

校园的构筑小品,最具体表性的就是正门口净高4.6米的“幸福树”,外有寓意守正传承的大树造型,内有寓意万物互联的金属构件,希望通过景观的表达,让学生做到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

除此以外,构筑小品还有的师生雕塑、中央绿带的栈道标识、雨读小木屋、科普景墙、喇叭花雕塑椅、动物雕塑、蔬果小品等。学校辨识度最高的树木,必须是坐落在雄远广场的凤凰木、和顺树,还有南面的木棉树和香樟树,它们胸径均达35CM,冠幅均超CM。

凤凰木

和顺树木棉树

香樟树

校园内观赏性最好乔木,一定要数36棵栽种在校园四周的紫花风铃木。它原本属于巴西,后来作为一种具观赏性的植物传到中国,紫花风铃木花卉为紫色,每年的十二月至翌年的三月就会开花,束束紫花迎风招展,朵朵花瓣风中飘扬。紫花风铃木除此以外,校园内还有蓝花楹、细叶紫薇、鸡蛋花、无忧树、水石榕、紫花风铃木、广州樱、串钱柳、羊蹄甲等,乔木花开可以让学生更直观了解树木花卉特色,感知四季变化。色彩缤纷的灌木就更多了,包括紫禾雀花、绣球荚蒾、蔷薇、鸢尾、洋金凤、非洲凌霄、木槿、龙船花、比利时杜鹃、翠芦莉、红花酢酱草等二十多种。2

听觉

听觉是仅次于视觉的感官,听觉景观中的声音主要来源于自然、活动和器械。竹韵松涛、雨打芭蕉又或风吹树植的窸窸窣窣,都能充分体现环境的不同性质,烘托不同的气氛,在园林中适当塑造这样的声景,能传达愉悦的心情,增加师生对学校环境的好感。

洋洋盈耳

听觉景观设计分为自然声和人工声两类,借助自然之声,如风、雨、水、虫及鸟声,创造出聆听大自然的“音乐厅”,营造一种安宁、祥和的氛围,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3

嗅觉

嗅觉能敏感地识别各种味道,通过嗅觉感知,能增加景观效果。不同的植株有着各自的花期,不同花期的植物散发出不同的气味。各种各样的气味能唤起某些特殊场地的记忆,能更多维度地享受环境氛围。

芳香四溢

不同的区域,所感觉受的嗅觉应有所不同,但必须以教育为目的相结合,通过花香和叶香等,对健康产生积极影响。校园主要有香味的乔木有白兰树和桂花树,分别分布在其中在户外阅读台阶、中央绿化带和运动场,两种花香均有消除疲劳,宁心静气的作用,也能带给孩子不同的嗅觉体验。

学校绿植中,带有香味的植物还有:迷迭香、米兰、薄荷叶等。

4

触觉

皮肤是人类最大的触觉系统,通过触摸去感知周边环境,可以获得最真实的感受,是了解事物,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在景观铺装设计时,我们尽可能多地使用各种材料,如沙、石、木料、植物等,丰富的儿童触感。触觉是由体验材料、环境氛围、公共空间、植物、建筑和铺装等要素组合而成的。校园触觉的体验主要分布在架空层下的中央绿化带和文体楼南面的雨水花园。

触手可及

中央绿化带是学生休闲和阅读的乐园,下沉式的设计更有层次感,展现了自由舒适的空间,设置有坐椅、汀步、不透水平台、仿木栈道、旱溪、雨读小木屋等,架空层还包括2组趣味跳格游戏活动区,丰富学生触感体验。中央绿带的触感体验绿植,主要以灌木为主,包括:紫叶狼尾草、小兔子狼尾草、狐尾天门冬、肾蕨、德国木贼等。

1

2

4

3

雨水花园的功能定位是一个大自然创客室,里面有沙池、汀步、休息游戏平台、各类植物,可以结合手工、美术、综合实践等课程,激发孩子创意天赋,培养原生态的自然科学素养。5

味觉

味觉在园林景观中是最不容易获取的,我们对植物味道的评价来自于他们的果实或茎叶。为满足教育需求,学校设置了晴耕园劳动实践基地,通过晴耕园的设置,丰富了园景味觉体验,后期将搭配种植各类蔬果,让孩子更好认识它们成长的过程,增加参与感,也能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

耕耘树艺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晴耕园的设置,除弥补味觉感观缺失外,更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态度,享受劳动的过程和收获的快乐,让孩子有回归自然的感觉,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晴耕雨读

三、海绵城市赋能生长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水资源管理

沥雄小学海绵城市设计,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校园的植物选取时,优先选用本土植物,特别是茎叶繁茂、净化能力强、既可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品种。地面铺装根据道路竖向和排水管网划分子汇水区,针对每个子汇水区进行分区计算确定LID设施规模。架空层地面及雄远广场雨水就近排至雨水花园或下凹式绿地,普通绿地雨水一部分就地下渗,另一部分就近排到海绵设施进行收纳,多余的雨水顺道路坡进入下游雨水管道系统。(透水砖的透水性能、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块形、颜色、厚度、附磨性等符合《透水路面砖和透水路面板》B/T的规定)。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四、小结

未来,校园从空间功能、空间技术、空间内容到学习组织,都将深度重构。师生们会越来越多地走出教室,迈出校园,进到社区,走进博物馆、美术馆、大自然等场景中,用全然不同的“触摸方式”进行学习。学校“教育场景”将划时代地提升着我们的育人想象。大沥镇沥雄小学的“场景”,以教育的根本目标出发,借助空间的功能、形态、布局以及审美,提振人的心理能量,调动人的情感温度。希望“五感花园”的空间场景内容,能像一位富有生命力的伙伴,潜移默化地积极影响着环境里的每一个人,释放其生命活力。图片来源|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法国AS建筑工作室筑龙园林景观DETT教育设计策划、撰写、编辑|沥雄小学潘智刚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往期内容:

校园微观①I环境即教育--理念引领下的校园布局

沥雄小学

1
查看完整版本: 校园微观I五感教育花园释放生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