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1/20 4:32:00
扛硬——内蒙古中西部地区方言,意思是徘徊在牛A和牛C之间的境界。咱们先来走马观花一下内蒙古草原放牧的日常生活版面:经常在草原上走,在牧民家做客,你会发现一个规律,不管什么时候,不管到哪一家,一般都可以看到羊群,而牛群一般很少能在白天看到,只有在每天清晨和傍晚的时候可以看到。几乎看不到马群,要看马群需要主人特地赶回来。而骆驼群就需要主人骑上摩托或开上车带着你去找了。这是因为五畜的放牧半径不一样。绵羊的最小,山羊要是和绵羊一起放,半径也很小,要是自己走能走得远一些。牛比羊的半径大一些。马群的放牧半径就更大,而骆驼的最大,可能走到其它旗县去,到了秋天才回家。我有几个拍纪录片的朋友,形容热爱骆驼的牧民毕力格图每天的工作就是——找骆驼。就是在大游牧时代,也还是各家有地盘的,这个地盘主要给牛羊分,尤其是羊,而牛通常也要在邻里间公用草场。马和骆驼就必须公用草场,大范围游动,四、五十万亩土地是他们正常的活动空间。马、骆驼使用的草场并不影响牛羊使用,没有谁多吃一口谁少吃一口的问题。骆驼喜欢的芨芨草、小灌木、乔木的树叶都不和牛羊争食。马是直肠子,它的粪便甚至是牛羊的储备饲料。草原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冬天的雪灾。内蒙古草原高纬度,高寒,过冬是牧民面临的最重要课题。现在度灾的方法主要是盖棚圈和准备饲草料,但是牧民认为这个方法虽然短时间有效,但是长期会让牲畜体质下降。家畜要想度过雪灾,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有膘。从春天就要开始忙抓膘,春天要抓基础膘,不能把牲畜放在离水太近的地方,要让牲畜吃枯草,不要着急吃青草。枯草有油,从前蒙古人穿着皮靴子在枯草多的草地上走,能给上油。枯草吃掉以后,正好利于青草的生长。夏天抓水膘,要在河边放牧,让牲畜多喝水。夏天最好不把牲畜放在草太高的地方,草会划破羊蹄子,让羊蹄溃烂。秋天抓油膘,让牲畜多吃草籽,草籽里饱满的营养能让牲畜长膘。秋天是最关键的,秋天这块地要从前一年就开始准备好,根据草的长势,要长势好,营养丰富,不能打草,这样秋季牲畜吃这块草就能很好地过冬,过春天。秋草场上有一种植物非常重要,就是山葱,山葱特别能帮助牲畜上膘,而且还有丰富地水分,可以15天不给牲畜喂水。这样牲畜身上的水膘就变成了油膘。到了秋天牧民还有一大堆看油膘的方法,都是胖胖的羊,牧民能通过羊跑动的姿势,羊哼哼的声音能看出谁的是水膘,谁的油膘真正好。牧民也会把宰杀的牲畜拿来比试,肉在火上烧,响声大的就是水膘。四季抓不同的膘需要不同的草场,这也是牧民不断搬家的原因。草原不同于农田,有一块地就可以种,草原是一个综合运行的系统。比如,克什克腾旗地质非常丰富,有沙地、草原、碱滩、湖岸湿地、河滩地、林地、林间草地等很多种类型。养牲畜是不能靠一种草来养的,这就好比人要吃蔬菜、水果、粮食,还要吃咸的、甜的、苦的、辣的、油大的、清淡的……牧民说:“牲口吃一种草就会生病,就会缺营养。另外,牛圈在网围栏里,不能四处走动,它们就会不舒服,老觉得没吃饱,老想吃,想走动,这样反而破坏草场。把牛完全撒开了,它就上到山坡上,再溜达到湖边,一趟就吃饱了,你给它圈在湖边,它怎么也来回走,就像没吃饱似的。”蒙古族对土地特别爱护,现在草原上到处都是水井了,过去,蒙古族牧民对打井都特别慎重,因为水井也会伤害大地。内蒙古草原是特别寒冷的地方,冬天很长,冬天有降雪,而且不化。这样就可以用无水草场做冬牧场。一年中半年使用固态水,这就是草原人的智慧。可以在不同季节利用不同草场,保护草场,涵养水源,不破坏地下水。现在牧场分了,分到远离水源的草场的牧民就只好打井了。不过,有的年轻牧民也挺高兴,他说:“现在放牧省事了,不用走远,一合上电闸水就来了。”老人却说,年轻人变懒了。牛羊每天在水井边走,也形成了水井附近的片状退化。在内蒙古,不仅干旱的阿拉善有戈壁,就是水草丰美的东乌珠穆沁旗也有戈壁。东乌珠穆沁旗西部有个嘎查叫哈拉高毕,就是“黑戈壁”的意思。这个嘎查有草原、有山地,但是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盐碱洼地,叫做哈拉高毕。这片盐碱地上的主要植物是红沙和盐爪爪,它们都是小灌木。除此之外,还长了各种沙葱。草原放牧,秋草场最关键,秋膘贴得好不好,直接影响牛羊过冬。冬天是草原上牲畜最容易遭受损失的季节,如果冻死、饿死一年的劳动就白费了。这片草场上的植物有盐,牛羊吃了特别上膘,而且虽然是盐碱地,植物是酸味的,到了秋天,母牛、母羊的肚子里都有小宝宝,这时特别喜欢吃酸味的食物。这也有羊草、有针茅、有别的不是戈壁的草,到了秋天,那边打籽了,羊吃完草籽,一赶过来,在这边一吃一拉,草籽就都过来了。“而且,牛羊在这边吃一个星期也想家呀,一个星期就走了,它们也有吃顺口的,换换口味,但不能时间太长。这个季节,一个羊也没有,太热了,戈壁烫,牛羊马呆着都不舒服。这会儿他们就把牲畜都放到塔拉(草原)上去了。”额尔登毕力格介绍,戈壁草场在两个季节最重要,一个是秋天抓膘,一个是春天,小灌木冬天并没有枯死,所以开春别的草都没长的时候,这里最有营养。但是夏天热,冬天,盐生植物利尿,牲口吃了会把卧盘的地方尿得太湿,尿在低温下冻住,牲口卧在上面容易生病。浑善达克沙地横穿锡林郭勒南部,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锡林郭勒盟的行*区划图,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除去乌珠穆沁以外锡林郭勒盟的其他旗县,是绕着浑善达克沙地分地盘的,每个旗县都要划一片沙地。沙地是游牧民族都抢的宝贝。而乌珠穆沁之所以没有抢浑善达克沙地,是因为乌珠穆沁草原的中心有一片乌珠穆沁沙地。在牧民游牧范围比较大的年代,沙地主要用来做冬营盘。夏天牧民把牲畜放在草原上,冬天则赶到沙地中来。这是因为,沙地的地形丰富起伏比较大,可以抗雪灾和旱灾。雪灾的时候,草原非常平坦雪很容易被风吹成硬壳。雪壳可以非常结实,牲口都踩不透,也就吃不到下面的是草。沙地有起伏,所以不容易结硬壳。而在雪小的年份,沙地有很多背风坡,雪可以存在那里面,所以沙地也能抗旱灾。沙地有背风坡,在冬天背风的特性,也使它特别适合作冬牧场。传统上林地也可以放牧,在冬季使用,因为树木可以挡风、雪不容易结硬壳,以适宜冬季使用。林区一般用来放牧牛、马这类大型牲畜,原因之一是林区有大型食肉动物,小畜容易遭到攻击,三十年前内蒙古草原靠近大兴安岭的地区还这样使用林区。林区尤其适合于帮助牧民渡过大雪的灾年。牧民使用林区土地,对森林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牲畜吃草和排放粪便可以促使林区营养物质循环,传播植物种子。家畜也是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可以为野生食肉动物提供食物,家畜不能进入林区之后,林区的食肉动物数量也减少了。牲畜的走动和踩踏,可以减少林区的虫害和鼠害。牧民传统文化中忌讳砍树,乐于和野生动物分享生存空间。蒙古民歌中有歌词:“野鹿和家畜分享着草场,草原蒙古人家多么安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