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夏天,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被糟的
小辰光,天一热,家里的餐桌上就开始出现一碟糟味拼盘,光闻着气味已经胃口全开。姆妈还会允许我喝点冰啤酒,米道好得不得了,这日子过得就像神仙一样。
大夏天里的江浙沪人,肯定都是要弄点东西来糟一糟的。鸡翅、鸭舌、牛肉、鸡蛋、五花肉,笋尖、豆腐干......几乎所有的食材都可以用,盛出来就是一碟开胃的夏季清凉小菜。不过在我心中,毛豆、凤爪和鸡翅绝对要排前三。
糟毛豆本身散发着植物的清香,混上酒的味道,吃起来像在最热最热的夏天喝一口冰可乐那么爽。糟凤爪、糟鸡翅的鸡皮油脂尽消,冰凉、嫩滑又十分有弹性,舌尖触摸到的那一刻就被满足感环绕。
▲糟毛豆,糟味中做法最简单的一样食物。它是夏天最好的下酒菜,比之五香花生米含蓄,却更悠远。
摄影
吴绣绣▲糟鸡爪。外观上,糟味美食看起来很「寡淡」,看着有些没有食欲,但吃起来鲜美、回甘、还有着浓郁的酒香味,可以说是回味无穷。
说了那么多,有人估计要问了,「糟」到底是什么?
糟,是卤味的一种,也就是把各种食材经过卤汁卤制而成的菜品。糟味的卤汁是把*酒的酒糟和*酒兑在一起,再加入食盐、花椒等调料,装坛密封,经二次发酵,封藏半年以上即成。通常我们把这卤汁叫成香糟或糟卤。
▲香糟卤,看着跟*酒很像,但要比*酒要咸得多。
吃「糟」相传源自先秦战国,最早载于两千多年前的《楚辞》。南宋以后大规模盛行吃糟,开始出现各种糟味食物,都城临安有卖糟鲍鱼、糟羊蹄、糟蟹、糟猪头肉。到了元明清三代已经归纳出陈糟、香糟、甜糟、三皇糟等多种技法。
和「糟」连在一起的词,大多都是贬义,譬如糟糕,糟蹋……最典型的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一句话就给「糟」字定了性。酒糟原本也是酿完酒的酒渣、废弃物,没想到附身于菜肴后,变成了一种美味。
糟,可以分成白糟和红糟▼
按做法又可以分为生糟和熟糟▼
江浙沪地区的人夏天做的一般都是熟糟,平日里令人生畏的大荤大肉,只要放在糟卤里一浸,油脂尽消,有酒香无酒味,令人闻香而至,胃口大开,入口没有油腻,满口爽滑。
同样有酒,糟跟醉可不太一样▼
作家赵珩先生在《老饕漫笔》中精到地描述过两者的区别——
「糟与醉的区别在于有『火』气与无『火』气,正如一件瓷器,仿古者胎、釉再好,造型再像,终有新瓷的『火』气,不似旧物『火』气全消。醉,是炝出来的,急功暴力,所以原物的鲜香得以保留,这种『火』气更使被醉之物生辉。糟,是慢慢浸润出来的,需要一些功夫,『火』气全消,所以味道醇厚。二者虽都有酒香,却有薄厚之分。」
▲糟猪肚。「糟」是一款贱物,《笑林广记》中有一则笑话至今记忆犹新:有个穷人每次吃两个糟饼,脸就红扑扑的。有朋友以为他喝酒了,他如实回答吃的是糟饼。妻子好面子,对他说:「呆子,便说饮酒,也妆些门面。」第二天,他按照妻子的意思回答,朋友再问,酒是热吃还是冷吃的,他每答,是油煎的。
要论糟味的升级版,那应该是中国菜谱中特有的糟溜菜。所谓「糟溜」,关键在「溜」字,糟易挥发,所以火候把握最为关键,要在临起锅前一溜而成,否则糟「溜」走了,就难有此味了。据说相声大师侯宝林每到「泰丰楼」,必点鲁菜中的「糟溜三白」。
▲「三白」是指鱼片、鸡片、玉兰片,且食材是颇为讲究的。鱼,最好是选鳜鱼,片薄片;鸡里脊亦片薄片;玉兰片,也就是笋片,只用最细嫩的笋尖。鱼片鸡片玉兰片三白,白的素雅却又有分别,尝来,滑嫩异常,鲜中带甜而糟香四溢。
在江浙沪,不同地方的糟卤有什么不同?
糟卤菜起源于江南一带,绍兴、杭州、宁波、苏州人都很喜欢。在这些地方,糟卤的味道略有不同。
绍兴糟味的口味偏咸鲜。绍兴是以*酒出名的一个城市,所以酒糟也多,以前绍兴人就直接把酒糟用纱布袋封起来,把糟的味道注入进去。它的历史应该是最久远的,据说是糟的起源地。
绍兴嵊州的糟味更是不得不提,逢年过节,嵊州人习惯了餐桌上要有糟鸡、糟肉,要是没有,总觉着不踏实。酿老酒余下的酒糟和老酒一样,越老越香,让嵊州人欲罢不能。
▲糟鸭掌。发源于绍兴嵊州的越剧,在早期传统说唱《落地唱书》中,还有「腊鸡腊鸭腊白鲞,糟鸡糟鸭糟大肠......」这样的唱词。
杭州糟味的口味跟绍兴一样。在杭州,最有名的糟味就是糟鸡,它名列杭州36名菜之一。鸡在酒糟里面糟过后,鸡油没了,皮变得Q弹有筋道。
去年,杭州老字号知味观的年货主打的就是糟味,地道的杭州糟鸡,肉质紧实,下酒好菜糟猪耳,软糯中带着弹脆,糟香四溢。
▲知味观糟鸡。在明清时代,糟货是非常普遍的食物。《金瓶梅》里,西门庆和伯爵在翡翠轩吃饭时提到了糟鲥鱼。李瓶儿的下酒菜里,还出现过糟鸡糟笋这样的凉菜。《红楼梦》里的薛姨妈,还会在家里自己手工制作糟鸭掌鸭信。袁枚在《随园食单》中也有自制糟肉、糟鸡、糟鲞的记载。
宁波的糟味偏甜、偏酒香。做法是把酒糟变成卤水,再把鸡、鸭等浸在卤中。我有一个朋友是宁波人,他们家每到夏天,就会做很多糟卤的好东西,什么糟虾、香糟门腔(猪舌头)、糟猪肚等等。
▲《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第四集《时间的味道》中,讲到了糟对食物的影响。
上海因为有很多移民是从宁波过来的,所以受宁波影响。上海一家久负盛名的百年老店「邵万生」,创始人就是宁波人。
每年夏天一到,上海的熟食店专门辟一个窗口开始售卖糟味。老上海的弄堂里,夏天飘荡最多的味道就是那一股股或淡或浓、若有若无、似酒香非酒香的特殊香味。当然上海人最念念不忘的还是糟钵头,据说黑帮大佬杜月笙当年在上海的时候,经常到百年老店「德兴馆」点一份糟钵头。
▲德兴馆,创建于年光绪年间,烧制的本帮菜名闻遐迩。
▲糟钵头相传始创于清代嘉庆年间,由本地著名厨师徐三创制。徐三取猪脚爆盐加糟制成所谓的「梅霜猪脚」,后来又不断添加材料,并盛入钵头中,终于成就了糟钵头这一名馔。到了清代光绪年间,老饭店和德兴馆等本帮饭店烹制的糟钵头已经驰名沪滨。
对于苏州人来说,闻不到糟香的夏天根本不完整。大大小小的超市,菜场周边的各种小店,都有卖瓶装或者袋装的糟卤。最具代表性的糟味是糟鹅。
▲整鹅宰杀干净,抹上细盐腌制过后焯水煮熟,随后浸入制作好的糟卤当中,大约10小时后,糟香会完全深入鹅肉当中,此时享用,最为美妙。
苏州百年老店「陆稿荐」的糟肉是一绝。不少老苏州为了一饱口福不惜早早爬起来在店门口排起长队。每年夏季,「陆稿荐」都会用上好的猪肉加上陈年的酒糟做出香味扑鼻的糟肉,味道绝佳。
▲美食博主唐七在微博特意提过「糟」。
怎样才能吃到一份心满意足的糟味?
做糟卤,是需要花功夫的。
传统的糟卤用的是酿造*酒的酒糟,这酒糟经过几年的反复使用,变成陈糟,再将陈糟粉碎,加入各种秘传的香料,经过「三翻三匀」,装坛加水密封,发酵过滤之后就成了糟卤。
▲用泥土拌稻壳将荷叶、粽壳封酒坛后香糟封实。
作家李舒曾经采访过鲁菜大师王义均,他说当年北方老派饭馆,所有的糟溜菜系,比如糟溜鱼片、糟溜三白,都是手工「吊糟」。吊糟费时费力,需要十来天的功夫,慢慢制作,缓慢发酵。这样得出的糟卤,滋味可想而知。
因为过程比较复杂,所以一般老百姓都是买现成的糟卤汁来制作。好在许多老字号的糟卤都还在,凭借各自独特的口味屹立不倒,比如老大同、鼎丰、宝鼎、咸亨等。
▲市面上的糟卤选择还是挺多的。鼎丰的香气十足,咸淡适中,细细品尝还有一丝甜味;宝鼎就偏咸一点,不过鲜味也更突出;咸亨的糟卤无论是酒香味还是咸度方面,各方面都比较平衡;老大同味道清淡,酒味轻,适合糟蔬菜。
糟卤使用方法简单、不需要任何技巧,把喜欢吃的所有食材,煮熟、放凉、浸泡其中,就能获得一盘咸香适中、带着淡淡酒气,清爽咸香好到停不下来的小菜。
糟味素菜做法简单。以夏天常见的毛豆为例,毛豆洗净,剪掉两头(更好入味),放入水中煮熟;将煮熟的毛豆放入冷水中浸泡一段时间,沥干放入玻璃容器中;再倒入糟卤汁,没过毛豆即可,放入冰箱冷藏,第二天就可以吃了。
糟味荤菜的做法与素菜类似,只是煮的时间会长一些。煮猪肉时需要先焯水,去掉血水,煮制时加些姜片、葱等去腥。鸡爪、鸭掌要把趾尖和表层的硬皮去掉,再切上几刀保证入味。而鱼类一般为了避免散掉,可以用油炸或者蒸制的方法做熟,再用糟卤汁浸泡。
选四五样荤素食材,一一煮妥了,加糟卤,鲜香蕴藉交融,颊齿芬芳。
TIPS:
1.食材在煮制之后需要放入冷水或冰水中一段时间,防止加入糟卤后还要放入冰箱冷藏,以保证食材的脆爽;
2.食材要凉透之后才可倒入糟卤,否则香糟里的*酒一挥发,酒香就没了;
3.糟卤可以重复使用,糟完毛豆糟鸡爪,糟完牛舌糟鸡翅,用完之后过滤一下入冰箱冷冻。下次使用时,可以加一点新鲜的糟卤进去;
4.务必要记得每次取糟卤的工具一定不能沾水和油花,否则糟卤容易变质;
5.因为糟卤本身就有咸味,所以在制作的过程中不需要添加任何的盐分。如果想早上糟,晚上吃的话,可以在糟卤里面放置一点冰块或凉开水,这样可以稀释咸味。
▲民国资深吃家梁实秋在《雅舍谈吃》有谈到糟味:「糟溜鱼片固然好,糟鸭片也是绝妙的一色冷荤,在此地还不曾见过,主要原因是鸭不够肥嫩。北平东兴楼或致美斋的糟鸭片,切成大薄片,有肥有瘦有皮有肉,是下酒的好菜。」
不过,如果你要还是嫌自己做糟味太麻烦,最后当然要告诉你一个吃到糟味更懒人的办法——买!那在杭州,哪些店的糟味值得一试呢?
嵊县土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