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回家的第一件事冲向路边摊
TUhjnbcbe - 2022/7/12 15:31:00

在北京上学的这两年,是我思乡之味最深的两年。

说北京是美食荒漠,那倒也不是。毕竟全国各地知名的连锁美食店几乎都有驻京办,川湘重口、苏粤清淡、鲁徽丰盛,还有各类繁杂的京派小吃,卤煮、爆肚、炒肝……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作为中原胃,嗜好中庸,还是得返璞归真,吃口家乡味。

每次从北京回到家,都是我“贴膘”的时候。往往我妈问我想吃什么,我就麻溜地报出菜名,每次都是吃得心满意足才愿踏上返回校之旅。

我想在外游子和我都是同种心态吧,那*到底有什么让我久久不能忘的美食呢?

这不放寒假了,给大家介绍几种*街边美食解解馋吧!

麻糖

在街边,你常常能在卖糖葫芦的地方看到它的身影。

它制作简单,将麦芽糖和大米熬成糖稀,反复揉拉,冷却,蘸上芝麻就成了麻糖棍。

它也是“小孩杀手”,小朋友看到它像是脚底被它的甜牢牢粘住了一样,移不开脚。

吃上一根口感酥脆黏牙,糖度很高,和芝麻一起咀嚼香喷喷的,小时候爱吃甜的买上一袋子,看着电视一会儿就消灭完了。

现在尝一口能给我甜度超标,必须配着胰岛素才能吃完一根;不敢想象小时候的我怎么这么能吃甜。

麻仁糖

它又称“切糕”,是*人采用一种传统的特色工艺制出来的糕点。

通常选用花生仁、核桃仁、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旦木仁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

据历史资料显示,*的切糕历史悠久,早在古丝绸之路时期,*作为国内外商队往来的重要交通枢纽的同时,也是很重要的食物补给站,而切糕在那个时候就已经盛行起来,当地人称“玛仁糖”。

*的麻仁糖,光是看着就忍不住想要来一块儿,实在没忍住吃了一块直接幸福的快要晕过去!

满嘴都是各种干果的香味,口感酥脆香甜,嘴里剩的渣都要嚼干净,根本停不下来,但它的热量高得一塌糊涂。

减肥期我偷偷吃了一块,然后一天没敢吃饭!减肥的小伙伴就不要贪嘴!

烤红薯

小时候的大冷天,放学校门口、街道拐角,总会碰上黑乎乎的大铁炉,小小的我们被大人牵着,围在推车旁不肯动,大人只好说:“老板,来称个红薯~”

一杆称,一颗薯,称好放进塑料袋,最后丢进一个塑料勺。这天的快乐,就此超标。

桶底一层碳,桶内两层钢圈,将红薯放入其中,剩下的,就交给温度和时间。

待淀粉酶被激活,待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和葡萄糖,待表皮变得焦*,烤红薯正式“出桶”,携带一身柔情蜜意。

撕掉表皮,有些地方被烤得发焦,黏糊糊的糖汁附着其上,这里,正是烤红薯的精华。

吃掉这层,软塌塌的红薯馅便露出来,热乎、柔软、香甜,你迫不及待地挖一勺、送入口中,甚至顾不上烫嘴,只感觉甜蜜在口腔里迸发,整个人被幸福所包围。

这种幸福,也能在街边的红薯摊找到。

糖葫芦

糖葫芦好吃竹签儿串!冬天少不了这抹红,看看这满屏的红彤彤,有没有一种快过年的感觉。

小时候放学看到路边卖糖葫芦的就差把脖子扭断了去看,心中暗下决心“下次的零花钱一定要攒下来买糖葫芦”。

当手里紧握一根梦寐以求的糖葫芦时,小心翼翼地咬下一块,随着糖块的融化满口都是山楂的香气,软软糯糯,嘴边一圈都被糖浆染红了,吃得美滋滋,路过的小孩都被馋哭了。

现在路边的糖葫芦都已经升级成糯米、山药、枣泥桃、草莓、葡萄、橘子……只有你想不到,没有糖葫芦爷爷做不出来。每次看到路边卖糖葫芦的还是会忍不住买上一串。

糯米的软弹和山楂的香甜组合在一起就是神仙搭配,一口气吃一串根本不在话下!

龙须糖

从小生活在*的朋友肯定都吃过这个小吃。小时候不知道它叫啥,就老缠着爸妈说要吃“棉花”,现在每逢遇到街边买这个的,爸妈又开始讲我们小时侯的囧事。

这个“棉花”可不是地里长的棉花而是一种*特产——龙须糖。

一盒里装着一团一团的,比头发丝还细,长大后在外地吃过的龙须糖、龙须糖瓜,真的别叫龙须了,颜色就已经不过关了,满嘴豆*味直接劝退。

*的龙须糖真的才是丝丝缕缕,白花花,软绵绵,入口即化,还不齁甜。没控制住一下子一盒就见底了。

支持*棉花的你,一定要来*尝尝!

酸奶粽子

上过央视的*特色小吃——酸奶粽子。

碗底是新鲜出炉的香粽子,用木铲压平这一步是灵*,再放一大勺当地特制酸奶最后再淋上一层糖稀和果酱。

酸奶粽子的制作用到的酸奶一定得是无糖的,这样酸味才更浓郁,果酱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无花果酱。

第一口酸中带甜,酸甜中和,哎,又是羡慕*人的一天。不行了,好想飞去*来上一碗吃个痛快!

我是咸粽*,但酸奶粽子是永远的白月光!

小时候每次看到街边买粽子、吃粽子的可羡慕他们了,要是老爸老妈看我今天表现好没准能奖励我一个。

我就迫不及待地盯着卖粽子的大叔娴熟的制作一份美味无比的酸奶粽子。

每个白粽子都顶一颗小圆枣,粽子上涂满一层厚厚的酸奶,然后铺满各种果酱,这时我就小声提议:叔叔多放点果酱~

拿到手一口下去,果酱的酸甜、酸奶的醇香和粽子的清香简直不要太美味。

烤南瓜

烤南瓜,是喀什美食中历史比较久远的一种。无论季节怎么变化,你都能在巴扎中见到一个大推车上放着很多被切成瓣的南瓜。

路过时都会被它诱人的香味和色泽吸引,驻足尝上一块才能心满意足地离开。

南瓜在馕坑里烤制20~30分钟后,用刀子切开,放在一旁让它凉一会,高温下烤出来的南瓜冒着热气,飘着焦香,第一口就已经让人沉醉,绵香的口感更是让人回味无穷。

这里种植的南瓜品种很有营养,*很多长寿村的百岁老人都是得益于南瓜的食用。

烤南瓜,不仅美味,还有益于健康,这么好的美食不来尝尝多可惜啊。

烤木瓜

一直以为烤红薯、烤南瓜已经是世界上最美味的食物了,嗯,那一定是因为你还没吃过烤木瓜。

*人认为世间万物皆可烤。

木瓜就被他们发现了新的吃法,烤着吃的木瓜恐怕也只在*才有,而且这种瓜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木瓜,而是*特有的一种水果。

*的这种木瓜,从外观上完全分辨不出来,生的瓜口感酸涩难以下咽,不能生吃。一般都是烤着吃,经过高温烤制之后,整个木瓜会变软,口感会变得软糯、香甜、多汁。

那这种木瓜哪里可以买到?

*当地人非常自豪地告诉你只有*本地才有,而且这些年来已经越来越少见,甚至已经成为了人们回忆中的味道。你还不快来尝尝这快要失传的美食。

烧烤

街边美食最常见的就是烧烤了。

平平无奇的食物经过辣子、孜然的洗礼从烧烤架上走过一遭,摇身一变成了人们爱不释手的美味。

大街小巷哪里都有它的身影,明明都已经吃过晚饭了,但只要一闻到它的香味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手脚。

从小到大烧烤摊前的人换了一批又一批,但它的味道却始终不变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

奶奶那辈爱吃的,我们子孙那辈肯定也是爱不释手,毕竟烤蘑菇、烤韭菜的香味谁能顶得住啊。

现在路过烧烤摊一个烤得焦焦的馕,两串裹满辣椒的烤面筋,两串烤金针菇已经是我的标配了。

一点都不卡壳一顺溜地报出菜名,这是长年累积出来的,回家的路上大快朵颐地吃着那叫一个满足!

烤包子

*人的胃,恐怕只有烤包子才能驯服。

大清早你要是看到大家都在口碑极好的店铺的大馕坑边排队,那一定就是在等新鲜出炉的烤包子呐。

每天来买烤包子的以当地人居多,门口馕坑里的烤包子刚出炉就会被一抢而空,两元一个,味道太美,忍住让人多吃好几个。

烤包子主要是在馕坑烤制。

包子皮用死面擀薄四边折合成方形,包子馅用羊肉丁、羊尾巴油丁、洋葱、孜然粉、精盐和胡椒粉等原料,加入少量水,拌匀而成。

把包好的生包子贴在馕坑里,十几分钟即可烤熟。

皮色*亮,入口皮脆嫩,味鲜油香,没有任何一点羊膻味。想吃烤包子一定要来*的街边吃,那才是最地道的。

缸子肉

在*的街边看到一排排茶缸,一定不要好奇凑过去,因为我怕你被美食吸引出不来。

缸子肉是南疆地道的街边小吃,一大块羊肉放在茶缸里焖煮,熬成地道的羊肉汤。

这汤不仅有羊肉的鲜美而且还有*萝卜和香菜的浓郁之味,鲜咸的,很清冽,喝上几口从口腔到肠胃身上的每个细胞都暖和了。

*面烤肉

“*面”即*凉面,因其色*而得名。在面上加上香喷喷的刚出锅的炒烤肉,配新鲜的*瓜丝,这就是*的美味小吃——*面烤肉。

*面和烤肉永远是最佳搭档,二者缺一不可。

*面的口感新鲜劲到,凉拌汁酸辣清爽,烤肉肥瘦相间不柴不油。

两者本身已经十分优秀一结合口感更上一层楼,肉的嚼劲加上面的清爽必须打满分。

凉皮凉粉

*凉皮,与它在大西北的各位兄弟们,颇为相似,都是韧劲儿十足,加入芝麻、花生、香油、酱、醋、蒜泥等,再用上好的油泼辣子一浇,色泽鲜亮,满口生香。

但,细细一品,还是颇有点差异。

这个差异不仅在它薄如纸、明如玉的质地上,更在很有“移民城市”风情的凉皮调味上:川味里的“麻”、湘菜中的“辣”,桂皮、花椒、香叶等十余种香料熬制出的汤料,都为*凉皮增添了光彩。

如果看到街边的凉皮、凉粉你一定要尝尝,吃完凉皮、凉粉甚至恨不得连汤都一起喝了。

面肺子

*的每个小吃街最不缺的就是它的身影,而且好吃不贵,平价美食第一名。

面肺子就是将洗出面筋的面浆,顺着洗净的羊肺部的气管灌入肺中,再加入菜油和鸡蛋液,肺像气球一样撑开,面浆与油在内部自由混合。

煮熟后的羊肺从粉红化成玉脂般的颜色,结缔组织、面浆与油的搭配也创造出独特的口感。

初次尝试面肺子的人很难形容那是怎样一番体验。

软糯的白块滑入口腔,表皮光洁Q弹,如同跟舌头跳起一曲华尔兹。

当牙齿破坏它的形状,面粉的细腻充分绽放,在辣椒、卤水等香料的浸润下产生质变充分激发味蕾,亦柔亦刚,如梦如幻。

既然面浆灌进肺里比单吃肺好吃这么多,这种吃法咋还没火遍全国呢?

你以为光靠面浆就够了啊?用稍微不新鲜的肺试试看,腥死你!

说到底好吃靠的还是新鲜,外地的肺头想要借此机会翻身估计是难啰。

米肠子

羊杂碎单独处理,羊肚和羊心洗净;羊肺灌入面浆;小肠和大肠分别除去多余的肠油,只留薄薄的一层肠衣灌入大米(也有人会加入切成小丁块的羊肝、羊心和胡萝卜),就是面肺子的老牌搭档——米肠子。

*街边的米肠子和面肺子都是只用少许盐来调味,保留了食材本身的鲜味,只能用“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来形容。

蒜汁、油辣子、香醋,这些是米肠子和面肺子的标配,也是这种食物走向主流后才加入的。

我猜*人回家肯定是先美美的来上一碗,不管老妈说什么都不管用,真的太想这一口了。

吃腻?Excuseme?不可能的!这辈子怕是赖上米肠子和面肺子了!

羊杂碎汤

天气凉了,卖羊杂碎的小店空前火爆起来。

羊杂碎最适宜在天冷的时候吃,寒冷的天气,来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羊杂碎,五脏六腑都暖起来,那种感觉咋一个美字可形容。

筋道的肚丝,爽口的黑肺,弹软的羊肠,脆生的心管,不同口感、不同韧劲的羊杂在口腔中接连碰撞,香气充盈在唇齿之间。

最过瘾的当数大喝几口汤,胡椒的辛辣、蒜泥的香辣、醋的酸爽,几口下肚,身体中的寒气已化作额头上的汗珠。

冬日里的羊杂碎,暖了胃,暖了身,暖了心!

肚包肉

“肚包肉”,顾名思义,就是用羊肚包着羊肉,作为横扫各大视频平台的*街边美食,看起来像包子一样可爱,外皮是新鲜的羊肚,里面包着鲜羊肉。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羊肚包肉作为本地美味被推荐,连“食神”蔡澜都曾赞誉过:“没有一个懂得吃的人不欣赏羊肉。”

中间记得用牙签戳破放气,爽滑弹牙又鲜嫩的肚包肉,沾上自己喜欢的酱料,好吃到落泪!

别看个头不大,却各个饱满可爱。

一口下去,软嫩弹牙的羊肚迸发开来,配着鲜香的羊肉和滚烫的肉汁,羊肚还有轻微的拉丝。整口都是肉香,完全控制不住寄几,只想接着吃第二块!

羊肉酸汤馄饨

看到街边摊位上摆得整整齐齐的小小元宝,一碗想想就口里生津的羊肉酸汤馄饨,自然不能错过。

细嫩鲜美的羊肉剁成的肉泥,里面只混入少许洋葱和胡椒粉,用方形的薄面皮包裹再对折,羊肉馄饨就捏好了。

西红柿下入牛骨棒熬制的高汤里,那份清纯的酸甜也融了进去,用少许醋再把那份酸味拔高一点,混在醇香的高汤中。

羊肉馄饨就煮在这样一锅汤里,汤醇而不厚,酸而不尖。

这样一碗满当当的馄饨端上桌来,汤面漂着提味的香菜末儿,热乎乎地大快朵颐一番,浑身都会舒畅许多。

胡辣羊蹄

胡辣羊蹄作为*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因其味辣而得名。

胡辣羊蹄是最吸引吃货眼球的美食之一,先不说它的味道,光是那一看就充满食欲的鲜亮颜色和羊蹄的丰腴,就已经令人垂涎三尺了。

对于*人来说,胡辣羊蹄可以说是他们的美食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味。

那一盆盆冒着热气的羊蹄占据了*各个城镇的街头巷尾,从视觉、嗅觉到味觉,全方位立体式诱惑着人们的舌尖味蕾。

品尝胡辣羊蹄时,一般手执而食。

羊蹄肉质劲道并不干涩,富含胶原蛋白的羊蹄肉在咀嚼的时候,像一个个欢快的音符在唇齿间跳动,满足了食客从视觉到味觉的全面覆盖!

麻辣烫

说起麻辣烫,你们脑海中首先想到的是张亮、杨国富?

在*,说起麻辣烫我们脑海中闪现的是街边大锅里滋滋冒油的麻辣烫。环境虽然艰苦,但是味道一绝,上街时不来上几串实在是对不起自己的胃。

尤其是冬季冷冷的天来上一串在香味扑鼻的料锅中浸泡已久的面筋,咬下一口汁水从嘴角流出一只手使劲往嘴里塞,另一只手托住留下来的汁水,别提有多美味了。

一帮人围在大香锅边,看着一锅美食挑花了眼,有的已经瞅准目标果断下手,有的暗自恼火自己刚想拿的那串蘑菇被手快的人抢走了,还有的小孩在求妈妈再吃一串就走……

小小的角落里上演着生活的热闹气息,写到这里脑海中熟悉的味道已涌上心头,不自觉地吞咽着口水,寒假回家一定要安排一顿吃个痛快!

中华大地,各有千秋,各有特色,食过方知味。

最让人忘不掉的便是那熟悉的家乡味。

正所谓,少不离家,不知眷念多深,而抚慰乡愁最好的方式,对任何一个吃货来说,无非就是吃一顿“地道”的家乡美食。

关于*的街边美味,实在是太多了,一下两下写不完。

如果你的家乡有什么样的街边美食,有什么你忘不掉的味道,也欢迎在评论区与我们分享和交流~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回家的第一件事冲向路边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