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台县石土堂村属于沟南乡。因村庄坐落于虑虒河北岸,下石上土,以石驮土,明天启二年()名为“石土驮”,后因五台方言“驮”与“堂”相近,改名“石土堂”。石土堂村北侧西窖村,东侧为伏胜村,南为席麻掌沟,海拔一千九百二十九米。相邻孙家岗村,卧龙村,物产丰富,风景秀丽,物产丰富。这里有沟南盆地,位居在县境中部,海拔一千零五十米,面积为八十四点八八平方公里,汇水地域投影面积为三百五十八点四平方公里。耕地十万亩。五台城在盆地中心。盆地四面环山,古为湖泊。虑虒河从中流过。盆地多系淤积土,土质肥沃,为主要产粮区。
民国八年()12月,阎锡山为加强县村之间的联系,决定县村间增设区制,每县设三至六区,每区置区长一人,兼任警务。
寨里村五台县划为6个区,本区属于第三区,区公所驻寨里村,辖白家庄镇26个村、原东峪口乡21个村、原陈家庄乡26个村、原刘家庄乡21个村;原沟南乡8个村、神西乡6个村,共个村。从此,开启了老三区的历史。
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老三区的中药铺比较多,大概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条件落后,所以几乎每个村庄甚至邻村上下都有药铺与郎中,有陈家庄大业生、国都殿石桥隆、东寨阎弟、白家庄白迪吉、两涧高景星、东峪振兴堂、檀家沟檀长春、胡家庄胡保华、李庄李常青、坪上边周章药铺。
坐堂医生大多数规模较小,不聘请坐堂医生。有的铺主精通医术,既是医生,又是经营者,既看病,又卖药;有的只卖药,不看病。中草药大部分从外地购进,少部分为本地药材。铺主根据时令适时采集,自行加工炮制。有祖传、秘传的医生,还自制丸、散、膏等,随诊出售。有时候还要带上药箱与医具等跟随患者上门出诊,可以说是随叫随到,倘若离得不远的话。
民间医生那时的郎中就是与现在的赤脚医生相类似,俗称为民间医生,专门为村里的人们提供一些头痛脑热,风寒感冒,跌打损伤,扎针,把脉,开方,取药。清末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本区域内的医生大部分为中医,或得于家传,或因个人的喜好,弃儒学医。医疗技术各承家传,良莠不齐。
胡炬先生专治疮痍的有中庄村的阎吉官;专治疯症的有东峪村的胡炬:擅长内科、妇科的有东寨村阎弟、鲁凤瑞,石土堂村罗文锦、罗劳民,陈家庄村李清泰、李志祥;东峪村胡正斌、胡维洲,耿家庄村罗义昌、罗晋贤,檀家沟村檀荫庭,国都殿村郎玉田,刘家庄村刘全忠,胡家庄村胡保华,两涧村高景星;擅长针灸的有南坡村陈丙旺、梁文元,东峪口村胡全海,东峪村胡维世,坪上村边海、边周章,李庄村李常青,吕家庄村吕梦祥;专治血症的有西头村白中治。
儿童团站岗放哨抗日战争期间,为了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五台县行*区划虽多次分合归并,三区区公所从寨里村迁往陈家庄村,老三区所辖村庄时多时少,但老三区这一地域概念却根植民间,影响久远。
石土堂村罗文锦医德高尚,精通脉理,曾为阎锡山的将官曲还治治愈神经症,还用紫皮蒜泥穴敷法治愈国都殿村一位青年的肝硬化腹水,深受乡人称赞。
罗文锦、罗劳民,石土堂村乡村医生。村里罗文锦医德高尚,精通脉理,经常为村里百姓看病并进行针灸治疗。
罗桂其,年出生,年参加革命。晋察冀*区教导旅2团4连战士。年1月24日在河北战斗中牺牲。
山西省文教战线群英会罗茂林,年1月生,石土堂村人,中师文化。年10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罗家岩、石土堂、柳沟、裴家沟、秋荷小学任教。年10月调三区扫盲办任干事。年11月调避事垴小学任教。在改进学校教育的同时,积极从事全村扫盲工作。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年5月出席山西省文教战线群英会,受到省委、省*府领导的接见。
人民公社年,五台县成立了9个人民公社、60个管理区,原属老三区的松台两涧、化龙岗、南山、茹家垴、*土坡、上西、下西、刘家庄、刘建、东寨、虎汉、马家庄、东坪寨、孙家岗、黑虎岔、翟子沟、樊家岩、卧龙、申家岗、罗家岩、大岭、双岭、石土堂、裴家沟、柳沟、南神坡、东阳、老里西及白家庄管理区划归城关星火人民公社,陈家庄、胡家庄、耿家庄、东峪口、砂崖、西河等7个管理区及国都殿、避事垴、庄子沟划归陈家庄高峰人民公社。
原属老三区的李家庄、耿家会、胡家庄、罗家庄、小沟、斜坡、坪塔、去沟、南坡、陈家庄、柏兰、松家庄、南沟、刘家庄、杨家山、韩家楼、王城、教场、三和、四合、耿家庄、环椿坪、国都殿、智家庄、庄子沟、避事垴26个村划入陈家庄公社。
原属老三区的老里西、矿山村、翟子沟、东阳刘建、东寨、刘家庄、虎汉、马家庄、东坪寨、石土堂、裴家沟、孙家岗、黑虎岔、柳沟、樊家岩、申家岗、卧龙、大岭、双岭、罗家岩、南神坡2个村划入刘家庄公社,原属老三区的白砂岭、生地、维坪、羊蹄岩、西头石坡、龙池、南头、堡子、野场、磁窑、白家庄、中庄、寨里、垴上、砂岩、维垴、正维、水湾、南窑、维湾、兴元、南庄、樊家坪、铜炉岩等26个村划入白家庄公社。
年秋,全县由社队制变为乡村制,乡(镇)名称一律以公社所在地的地名命名,所属村庄无变更。
年,全县撤并乡镇,东峪口乡划入陈家庄乡,刘家庄乡划入沟南乡。
20世纪60年代,国家采取措施,着力解决农村饮水困难的问题,号召各村兴建旱井、浅井、小泉小水等简易工程。到70年代,境内的清水河时常断流,虑虒河受到污染,缺水村庄又有所增加,原来靠饮用河水的国都殿、环椿坪、耿家庄、南坡、教场、刘家庄、马家庄、东坪寨、智庄等村庄又成为新的缺水村庄。
水井五台县人民*府把解决农村饮水列入了议事日程,实施了以小型机械提水为主、提蓄结合的饮水解困工程。提水设备是水泵配套12马力的柴油机,将河水或泉水由低处提到高处的蓄水池,接管道于村中,定时供水。
到年,全区域基本解决了人畜吃水困难的村庄有:老里西、黑虎岔、东寨、刘家庄、石士堂、樊家岩、申家岗、大岭、双岭、卧龙、罗家岩、刘建、白沙岭、兴元、南窑、石坡、维坪、西头、南庄、南头、水湾、生地、野场、堡子、白家庄、北黑山、硬青岩、斜坡、罗家庄、去沟、北槽、中槽、南槽、车子口、南坡、避事垴。
年,在完善旧有提蓄工程的同时,国家以国债和扶贫资金重点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吃水困难村庄,对居住比较分散、且有可靠地下水源的村庄采用“一村井”、“一泵一渠”的方法,实行单村供水。
对水位相对高、具备管道引水条件、具有固定水源的村庄,利用截流引水的形式解决。对没有稳定水源、村民居住分散的山区村庄采用大旱井、建水窖、建蓄水池的办法。全境投资88.5万元,兴建提水工程58处、蓄水工程68处、引水工程6处,解决了2.72万口人、头大牲畜的吃水困难。大多数缺水村庄,村民把水接到庭院、厨房,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村容村貌有了明显变化。
刘建村人畜饮水工程刘建村历史上人畜饮水靠旱井积蓄雨水。年,村民高俊宪倡导组织社会慈善者共同捐资万元,实施了人畜饮水工程。年8月8日动工钻井米,年10月8日工程竣工,兴修了立方米、C30钢筋混凝土蓄水池两处,并配有全自动化工艺供水系统,二级提水,分送村民家中,使全村吃上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
相关链接
胡礼谦先生胡礼谦,又名胡九绪,五台县东峪村人。生于咸丰四年(年),卒于年。光绪年秀才,热爱教书,一生从事教育,初执教于私塾,后在小学。胡礼谦治学严谨,诲人不倦,颇负盛名,乡里称道。并精医道。他告诫子孙,有学问不要当官,不要经商,教书、行医,教育人、搭救人就是最理想的职业。在他的教育影响下,教书、行医世代相传。他在86岁高龄,还在外河府村任教,当年逝世。其生三子,长子、三子均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第二子少亡)。
胡俊,又名胡正丙,胡礼谦长子,五台县东峪村人。生于光绪元年(年),卒于年。一生任小学教员。教学吃苦认真。亦通医道,尤擅长针灸。生三子一女,除第二子务农兼行医外,长子、三子以及女儿、女婿(武九昌)都是小学教员。(三子胡维国19岁死于明查湾村教员岗位上)。
胡炬,又名胡正春,胡礼谦三子,五台县东峪村人。生于光绪十三年(年),卒于年。五台中学毕业。一生从教,品学兼优,乡里争聘。其学生称赞他“德高望重,堪为师表。”胡炬医学亦精,尤善书画,他写的草字,如龙飞凤舞,刚劲潇洒,别具风格。
胡炬书法作品他特别擅长作“魁星夺斗”、“寿星佬骑鹿”、“张果老骑驴”、“孙中山跨马归国”等字画。至今凡是他活动过的地方,不少人家还珍藏他的字画和书法墨迹。其生三女,次女胡英昭是小学教员(早亡)。长女婿、三女婿,均一生从事教育工作。
陕西榆林**大学胡维州先生胡维洲,胡俊长子。五台县东峪村人。生于光绪三十一年(年),卒于年。陕西榆林抗日**大学毕业。毕业后不愿在**界干事,甘心当小学教员,他教学对学生不体罚,循循善诱,教学有方,群众称他是“娃娃头”。曾经担任五台县老三区教育干部,在-年间任区教育助理员。其亦懂医学,善写隶书。生四子,长子一生任教,次子初是民办教师,后务农。(三子,四子行医务农)。
胡芳芝,胡俊女,五台县东峪村人。生于光绪二十七年(年),卒于年,寿92岁。小学执教30余年,晚年从医。
五代园丁赞
胡礼谦赞
胡翁乡里颇享名,“猢狲堂”里度一生;教育子孙传家宝,粉笔另加一根针。
胡俊赞
俭朴有古风,浑如田家翁;生平无他好,医病更育人。
胡炬赞
淡泊名利不忧贫,德高望重一园丁;腹中才华众生赞,笔下龙蛇满座惊;
处世一生无愧色,执教百里有赞声;先生更是精医道,疗疾济困留美名。
胡维洲赞
耿入官场谋虚名,粉笔生涯寄此身;一生坎坷名不济,桃李芬芳慰忠*。
胡维国赞
斯人颖悟时人钦,教坛初涉显名声;年尚弱冠玉帝召,“白玉楼”上铸伟文。
胡芳芝、武九昌赞
鸳鸯讲台感情深,诲人不倦育灵*;教界名儒有千万,如君夫妇有几人。
作者简介:胡立成,笔名虹雨,山西人,医教世家之后。文化传媒人,品牌创意人,抗战红色文化传承人,乡土文化宣传人。北京市写作学会会员、国际摄影协会会员、文字友情新媒体总编、中国网特约编辑、《旅游作家》专栏作家、山西新闻网慢游山西专栏作者、国际摄影杂志记者等。曾多次在全国刊物上发表并获奖。
文化主张: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