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博物馆中的艺术青铜也有浪漫主义,不信
TUhjnbcbe - 2022/11/3 21:21:00

主标题:审美既来源于群体的观念,也需融入要个体的思考

对于我国文物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四羊方尊在中国青铜史上的地位可谓是举足轻重。同样是商代的青铜器,但是风格却和之前介绍的司母戊鼎大相径庭。如果说司母戊鼎代表的是凝重、瑰伟、浑厚,那四羊方尊就是轻盈、典雅、灵动的代表。

文章介绍了,尊属酒器。同样,四羊方尊也是古人用来盛酒的器皿。器物整体非常独特,四只羊背靠背,驮着一个乘酒的器皿,在器物的颈部布满了蕉叶纹,给人一种丰收了的感觉。营造出四只羊欢喜气洋洋地驮着美酒,欢天喜地的庆祝氛围。

四羊方尊

作者设计上非常大胆,通常的尊,口径不会太大,毕竟是存放液体,如果搞得头重脚轻,使用很不便。而这件器物开口很大,口沿处边长52cm,整个器物的高度58cm,只相差一点,处理不好很容易显得头重脚轻。但是三千年前这位匠人可谓是独具匠心,尽可能地将中心放低,反而在整体视觉上给我们带来非常稳重的感觉。

大家都知道,那个时代的青铜器很重要的一项功能是用作祭祀的礼器,那自然就会有一种庄重的仪式感。但是四羊方尊这款青铜器在庄重之余还多了一份活泼的设计感。作者把羊头摆在四个角上,这样羊和羊之间是彼此呼应,顾盼生辉。

器物的铸造非常写实,羊头好像呼之欲出,但是它又不是完全写实。比如说羊脸上布满了云雷纹,这个在真实的羊身上是没有的,当然我们也可以将它看作某种图腾崇拜。再比如说它的蹄子是马蹄而不是羊蹄,因为羊是偶蹄类动物,蹄是分叉,作者在这里把羊脚马蹄化处理了。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分叉的羊蹄,那整体美观度应该要下降很多。

羊头

不得不惊叹于中国古代的造型艺术,讲究在似与不似之间。做得太像太写实,这叫媚世,没有必要。但如果指鹿为马,这叫欺世,是骗人。这个理论有多先进,在现当代艺术中,有种说法叫:好的艺术要脱离画得真像的观念。举个简单例子,齐白石画的虾古今中外属第一吧,但他最传神、最值钱的虾却不是最真实的虾。艺术不仅仅是要表现客观事实,艺术家在创作中对对象要自觉地进行如何成其为美的思考。三千年前的古人已经有这觉悟了?确定不是外星人?惊叹。

说到这,脑洞大的朋友可能要问了,为什么是羊呢?如果说四龙至少显得威武,再不济,起码得是四猛兽吧。就算非得从禽畜中选,猪、牛、狗同意了吗。

如果真的解释起来,恐怕就是因为羊肉好吃。早期的羊都是野生的,羊的肉质鲜美,非常适于食用。人类要想获得足够的羊肉、羊皮,就得进行驯养。据考证,羊是比较早被人类驯化的物种之一。所以味道鲜美,便是羊与美的交集。

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记载,“美,甘也,从羊从大”。从甲骨文,金文,一路传承到今天的简化字。都可以从字形上看出一脉相承。美字的结构是上羊下大,“羊大为美”,羊肉这么好吃。当然是越大越好了。

美字的yanbian

也就是说在古人的价值观里,羊一定是美的。所以作为美的象征,羊的形象装饰在重要的方尊上,表达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也就再合适不过了。

四羊方尊出土于湖南宁乡,现代考古也已经证明,商代文明不仅跨越了淮河,而且越过了长江,足迹甚至远达鄱阳湖。也就是从那个时代开始,孕育出了不同于北方的浪漫且具创造性的文化基调。

如果有幸来到国博,走到四羊方尊面前,至少可以感受到三千年前的祖先们对美的思考。

小注:有些朋友没有看过我文章(博物馆中的艺术——出道即巅峰的青铜文明和名字还没定的大鼎)的分享,在这里提醒一点:青铜虽然现在看起来是青灰色,但这并非其本色,而是其表面被氧化的铜锈颜色,青铜器最初的颜色其实是富丽堂皇的金*色。也请各位看官今后观展的时候能多一份想象。

1
查看完整版本: 博物馆中的艺术青铜也有浪漫主义,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