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杂碎,简称羊杂,儿时早起喝一碗羊杂已是很幸福的事情,现在慢慢演变为午餐,甚至晚餐。羊的价格高,羊杂碎也要伴随着涨价,百姓觉得贵,商家也有招,用羊杂碎做成羊杂面,经济实惠,可解馋可饱腹。
羊杂碎,一般选用羊的头、心、肝、肺、肚、肠、土豆等食材,清水洗净,整个煮熟,再切小条,用各种调味料二次入味,熬成鲜香的杂碎汤。
杂儿好吃,却难洗。洗羊杂是个工夫活儿,先说说羊头,羊头要先用火烧去羊头上的毛,以前也有用松香的,拔得干净但太费事,不如用火来得快。据说,早先还有用沥青的,那就不人道了。用火烧完的羊头带着一种迷人的羊味,此时要放入冷水中浸泡一下,再用刷子或钢丝球使劲的刷洗表面,将烧灼过度的地方去掉,露出淡*色的羊头皮,这样做是怕烹饪时带苦味。处理羊头时,一般也会将羊蹄一并搞定,只是一般羊蹄不入羊杂碎,会当凉菜或小吃另售。
羊心处理要简单一些,表面洗净,然后将心切开,放出里面的污血,这是我接触美食行业后学到的,小时候家里就整个煮,有时看羊杂店切羊杂备料,心也是整个的,心血出不来,后期做羊杂碎,调味料肯定要多下一些。
羊肝洗比较方便,煮是一个细心活儿,老了口感不好,嫩了不熟,有经验的人一般会把握时间和火候,用筷子扎一扎羊肝,看是否还有血渗出,如果没有立刻捞出,此时的羊肝口感最好。有朋友可能会问,包头的羊杂碎不是还要二次加工吗?您说的对,所以,肝一般口感都会老,个人觉得在羊杂碎里不招待见,不会像北京炒肝那样颇受欢迎。聪明的店家会将肝切成细丝,在整个羊杂碎里减少比例,或是干脆不放。羊肝当凉菜另售,切成薄片蘸蒜酱,就酒味美。
羊肺入羊杂碎,一直有些争议,分两面:一是干净,二是多少。羊肺价格便宜,洗羊肺很麻烦,尤其浪费水。羊肺要买完整无缺的,将肺管套在水龙头上,打开水管缓缓的将羊肺用清水充满,边灌水边轻轻拍打,待羊肺灌满再将水挤出,如此反复,直到羊肺中无液无污血为止。银川地区还会将肺灌成面肺食用,现在说的是鹿城羊味,就不过多聊了。由于羊肺价格便宜,有一些爱狗人士买来煮熟当狗粮,食材跌到这个份儿,一碗羊杂碎里羊肺过多,食客肯定不高兴。
那么一碗羊杂碎里什么多食客会高兴?当然是羊肚,羊肚口感好,一般卖羊杂碎的小店还会销售纯羊肚,说是一碗羊杂,其实全是肚丝,吃起来不亦乐乎。说起羊肚,不自然会想到爆肚,包头近几年也兴起了爆肚,当然以前也有,但出品参差不齐,甚至连食材都不对,吃得好的为数不多,其中有一家不次于北京的爆肚冯、爆肚张,只是细分不够。
最后来说说羊肠,洗羊肠需要筷子,不是用来夹,而是用来翻。将羊肠一端套在筷子上,用筷子顺势穿过羊肠,整个羊肠便翻了过来,除去异物,清水洗净黏液,有时还可以放一些盐、白醋、面粉。以前的羊杂碎里面都会放一些羊肠,因为有肠油吃起来才香,现在人们为了健康,每天少盐少油,羊肠也在慢慢淡出羊杂碎的碗中。爱羊肠的人总会给这种食材找到一个出路,有一次去西宁,看到那面很盛行“羊肠面”,羊肠在那片土地大放异彩。
羊杂碎,可以代表鹿城包头的羊味之一,从小就吃,长大依然在吃,无论时光如何变迁,那一碗热腾腾的羊杂碎,飘着红油,上面时隐时现几块土豆,撒上一小撮葱花和香菜,一手拿着花卷或小饼,一手夹着羊杂往嘴里送……这就是鹿城羊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