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清康熙铜鎏金转轮王自在观音像
26cm.high.
来源:国内重要藏家收藏。
此像题材为康熙朝造像罕见。根据现有资料,康熙朝的大型铜鎏金转轮王坐自在观音像,此像几为仅见孤例。清康熙一朝,开清代宫廷佛造像之先河。纵观中国宫廷佛教造像的历史,清康熙宫廷造像有承上启下的节点地位,材质奢华不计成本,工艺考究精益求精,其杰出的品质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的最高水准。此件清康熙宫廷转轮王坐观世音像是清代宫廷造像中极为罕见的一件精品。
此件转轮王自在观音像以汉地命名习惯可称为水月观音。据《历代名画记》记载,水月观音最初是由唐代画家周昉创塑,所谓周昉“妙创水月之体”。周昉依据《华严经·入法界品》对观音道场的描述,着重表现了观音菩萨观察水中月亮的情景,姿态优雅闲适,藉以喻示观音通达空性之理,具足般若大智,其坐姿明显受到古印度转轮王坐姿的影响。唐代以后这种观音在中原地区一直流行不衰。
图1.明铜鎏金转轮王自在观音像高22cm克利夫兰美术馆藏
清代早期的宫廷造像延续明制,此件康熙朝的转轮王自在观音像在形制上与明代宫廷的同题材造像非常相似,可参见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藏(图1)、以及保利香港年秋拍Lot(图2)。观音姿态自由舒展,左腿横盘,右腿支起,左臂撑于左腿后,右手支于右膝,舒五指于右膝之上,即标准的转轮王坐姿。右手掌心朝上,一朵莲花沿着右臂蜿蜒向上。身下是双层束腰莲花座,莲座上下边缘装饰连珠纹,连珠硕大浑圆;莲瓣宽肥饱满,花瓣尖端装饰三朵卷草纹,花瓣两侧各有一朵细小的花叶装饰。对比首都博物馆所藏清康熙二十一年铭铜鎏金药师佛可知(图3),这样形式的莲瓣为康熙朝宫廷造像的典型特征。
图2.明永乐铜鎏金转轮王自在观音像高18.4cm保利香港年秋拍LOT成交价万港币
图3.清康熙二十一年铜鎏金药师佛高20cm首都博物馆藏
观音的头部微斜,仿佛陷入沉思般沉静地注视着世间的喜悲。头戴高耸的单叶冠,冠叶呈三角形,中央醒目地端坐结禅定印的阿弥陀佛。这种几何形式极强的单叶冠在康熙造像中是比较少见的。将阿弥陀佛围绕中央的是细密的卷草纹,纹饰为高浮雕且有镂空,工艺精美、华贵非凡。冠叶背后刷红漆,与康熙朝宫廷造型的标准做法一致。帽冠以及周身璎珞镶嵌绿松石,与澄*金色相映成辉。观音前额正中镶嵌珍珠,亦是康熙朝造像的一个特点。菩萨赤裸上身,肩膀斜披山羊皮,两只羊蹄于菩萨肋下打结,雕工细腻写实。总而言之,无论从材质、工艺、以及造型上看,此像都是极具康熙宫廷风范的作品。
康熙朝造像莲座背面常见如意云头纹开光,而这件造像的莲座开光被塑造成了一片荷叶的形式。如有微风吹过,荷叶边缘翻卷,创造性地为水月观音于水边静观的闲适优雅增添了意趣。这是此像的另一独一无二之处。
此像极富创造性的细节、细致考究的工艺,体现了康熙朝造像开一朝造像之风的慷慨气魄。凝视此像,康乾盛世的瑰丽奇伟仿佛近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