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牛迎春,万象更新。
牛年聊牛,怎么少得了牛街?
牛街开始并不叫“牛街”,
原本是一片石榴园,
石榴园的居民区被称为“榴街”。
榴街的住户多为回民,
做出的牛肉出了名的好吃,
再加上“牛”、“榴”谐音,
“榴街榴街”叫着叫着就变成了“牛街”。
牛街,
是一条南北走向的街,
北起广安门内大街南至南横西街,
全长约米。
别瞅这只是一条不长的街道。
牛街的“味道”,那可是出了名的,
多少人不惜穿越整个京城,只为了那一口儿。
切糕、炸糕、羊蝎子、驴打滚、艾窝窝、奶酪、豌豆*、蜜麻花、糖火烧、芝麻烧饼、酱牛肉、烧羊肉、卷果、松肉、羊头肉、牛口条……
牛街清真小吃店铺的门口,永远都排着等待美食的长队。
如果您是个老北京,闭着眼闻着味儿都能摸着常去的门脸儿,买两块洪记的炸糕,打包几只羊蹄儿,回家打打牙祭。
聊起牛街,一定也不能少了,
从年创建至今的聚宝源,
从一个卖生熟牛羊肉的铺子做到今天名满京城的餐厅。
当然,牛街之“牛”,不止这些几天几夜都吃不完的美食,
还有北京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清真寺。
始建于辽圣宗统和十四年(年),
距今有一千多年历史,比故宫的年头儿还长的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
牛街已经不仅仅代表着“北京小吃”,
更是一块象征着民族团结的地方,
积淀着数千年来的文化,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