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市地处宁夏中部,坐落在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河之滨,是宁夏引*灌区的菁华之地,自古享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
粉汤
粉汤四季可做,但因季节不同,放的菜有所变化,无论何时做的粉汤,都具有味香扑鼻,色艳夺目等特点,使人流连赞叹。
酿皮子
酿皮子,是吴忠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这种小吃味美爽口。经济实惠,既有菜又有饭。同时,又是“快餐”,只要到酿皮子的摊上去,一、二分种即可到口,所以受到群众的喜爱。食用时,要将涮好的一张张酿皮子切成细条,上面再放上几块蒸熟的,切成薄片的面精,浇上辣椒油、醋、蒜末、酱油、芥末等佐料,其色悦目,香味诱人,在炎热的夏季,若能吃一盘酿皮子,顿时倍感凉爽提神,食欲大增。酿皮子一年四季都有出售,其特点是色泽橙*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风味特佳。
羊羔肉
羊羔肉多选择当年羯羊或周岁以内的羊来制成。把羊羔宰杀后,去其皮和内脏,洗净后放在大锅里煮,并放洋葱、胡椒等佐料。做法以爆炒、清蒸、*焖为主。“冬吃羊肉赛人参,春夏秋食亦强身。”据《本草纲目》载,羊肉“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益肾气”,是助元阳、补精血、益劳损之佳品。常吃羊肉对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及抗病能力十分有益。
烩羊杂碎
烩羊杂碎是一道著名传统小吃,宁夏区内各地均有制作,以吴忠市的制作独特、历史悠久而素负盛名,故又称“吴忠羊杂碎”,获“中华名小吃”等荣誉。在吴忠市辖区街头小吃摊、大小餐馆(厅)均有售,是吴忠回汉群众每日必食的早餐小吃,既是风味小吃,又是宴席上人们喜爱的传统名肴。制作方法简单,先将羊头、羊蹄用火烧尽残毛,再将羊肠、羊肚翻尽残渣,洗净后连同羊心、羊肝一起下锅煮熟,拆去骨头,分别切成条或段。羊肺用洗去面筋的稀面糊灌好后,也下锅煮熟,切成长条。然后将切好的各种熟料放在羊肉汤里略煮片刻,撒上蒜苗、香菜、葱花,有些喜欢吃辣椒的可加入用羊油炸的辣椒面,盛碗即可。其特点是红润油亮,肉烂汤辣;红、绿、白三色相间,色彩绚丽,飘香诱人。
吴忠白水鸡
白水鸡是宁夏最为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全区各地均有制作。尤以吴忠一带制作历史最为悠久,选料考究,制作精细,颇享盛名,故名“吴忠白水鸡”。吴忠白水鸡选料严格,通常都选用当地产的嫩母鸡,经陈年老汤慢火煮制而成。成品肉白色亮,口感鲜嫩清香。
制作时,将鸡宰后干拔毛挖净五脏,冲洗干净,用老汤(即经常煮白水鸡的汤)加清水,还有调料包,把母鸡放入锅内,先用旺火烧开,再用文火慢炖。待鸡肉煮熟(以能用筷子扎进鸡肉为宜),捞出晾凉,再取鸡油抹遍全身,使鸡皮发亮。吃时将熟鸡带骨剁成5厘米方块,码在盘里,配上三花油一小碟上桌。看上去色泽*亮,闻起来清香扑鼻,吃起来味道醇厚,鲜嫩爽口。
吴忠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吴忠传统的风味之一,起源于民间,相传有近千年的历史。因过去多在沿街摊点出售,吃时以手抓之,故名“手抓羊肉”,现在虽然不用手抓着吃了,但仍沿用"手抓"这个词,是吴忠乃至宁夏颇享盛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吴忠手抓羊肉的主要特点是选料考究、肉白质嫩、味纯不膻,色香俱全。原料一般选用8-12月龄的宁夏滩羊中的绵羯羊(俗称密齿子羊,每只净重16-18千克),过大过小均不选。烹制时,把整只羊砍成三大件:先从腰部砍成前后两件,再将前件顺脊椎骨中间劈开,把肋骨砸断。泡净血水后放在煮锅里,烧开后撇去浮沫,再放入花椒、姜片等调料,改置小火煮4小时以上,煮熟后捞出晾凉即成。整只羊都可以吃,或切片或剁块,但羊脖、羊肋等部位的肉最好吃。吃法有热食、冷食及煎食三种,热食时佐以三合油或醋蒜汁,冷食则直接蘸精盐或椒盐等,煎食时则用平底锅煎热,边煎边吃,别有风味。
炒糊饽
炒糊饽是吴忠地区流行多年的一道传统风味小吃,又名“炒大饼”,具有嚼之有劲,滑韧适口,肉香味鲜的特色。
“糊饽”是一种用烙饼切成饼条的俗称,又称“糊饽子”。而所谓炒糊饽,其实就是将这种烙饼切成条状,加以配料炒制而成的一道主食,肉嫩饼爽,微咸稍辣。
制作时,用白面烙成薄饼再切成细条,羊肉切片上油锅爆炒并加入红葱、花椒面、酱油、醋、辣椒等佐料,炒熟后,续上适量肉汤烧开,倒入烙饼条翻炒或加盖焖至汤干,撒上香菜、韭菜、蒜苗等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