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又是一年七月送羊时,忆起最温馨的童年时光
TUhjnbcbe - 2023/3/4 19:16:00
白癜风的注意事项 http://pf.39.net/bdfyy/bdfyw/180905/6506031.html

在我们广平——邯郸邯郸东部这个小县城,每年暑假快过完时,小孩子们就开始数着天盼姥姥来送羊了。

送羊,是姥姥、姥爷给外甥外甥女送的一种用面蒸成的羊,象征着送吉祥。在我们这儿,送羊的日期是农历七月初二或初四。当出嫁的闺女有了第一个孩子后,娘家要送12年白面做的羊。一套羊篮子里最少有12对羊,包括一对回头羊。前三年送的羊最大。我记得小时候见到别人姥姥送的一米多长的一对大面羊,现在还纳闷是怎么蒸熟的。那对回头羊,姥姥走时还要带走,顺便还要带走几个馒头,即羊蛋,引出第二年的新羊来。

以前每家每户孩子都多,一般只有第一个孩子享受姥姥送羊,一直送12岁才断羊。断羊时,姥姥要将所有的羊留给外甥或外甥女。

我小时候是在姥姥家长大的,所以每年都能看到姥姥做羊蒸羊。记得那时周围邻居姥姥们在送羊的前几天聚在一起和面。要使羊蒸出来有形,蒸羊的面就要比蒸馒头的面硬的多,所以她们揉起来特别费力。那时年轻的姥姥们可心灵手巧了,面团在她们手里左捏一下右捏一下,剪刀剪几下,一个个可爱的大羊们就做好了。有的大羊身上骑着三四只小羊;有的大羊身上用细长的面片剪成流苏在羊头周围交叉围着;有的用细长的面条盘出几朵面花放在羊身上。一幅家和万事兴的羊家图的样子。她们用洗干净的梳子,压成花纹,算是羊毛。还会用一种麻类植物结的包着籽的绿篷果实,我们俗称麻锁,蘸着春天染小鸡的粉红颜料水,在羊身上盖出许多粉红的麻锁花儿,增添了些许生机和喜气。

除了做大羊,还要做许多小羊和其他小动物放在大羊身边。只见她们捏起一条小面柱,中间折一下,大拇指和二拇指掐住折叠处一挤,羊头出来了,羊头上捏出个尖,用剪刀从中一剪,两个羊角就出来了,再捏出鼻子,剪出嘴巴,剪出羊蹄和尾巴,一只可爱的小羊就成了。还有小燕子、小兔子、小刺猬、小松鼠,小青蛙,小乌龟,小石榴,小茄子等面塑玩偶,花样很多。一切做好后,就需把碗里用水泡过的黑豆用作点缀了。这是我最期待的事情了。给每个小动物们按上眼睛,看着它们在自己的手下变得更加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内心深处成就感满满的。还记得那时每年都提醒姥姥做回头羊,回头羊就是让羊脸对着尾巴这边。姥姥回去时需带走认路的。

等所有的面塑玩偶做好后就开始放锅里蒸了,蒸熟放凉后便依次排放在一个长方形的大簸箩里,用一根长长的红头绳,将那几只大羊套在一起,意思是拴着羊。看着那簸箩里大大小小的面塑玩偶,热热闹闹的,喜庆极了!

其实,最令我们小孩子们欣喜的并不是大羊,而是那些可爱的小羊和其他小动物。我们姊妹三个,每年姥姥送羊时,篮子里的那些小动物,我们总是抢着

要。自己抢到的自己找地方藏起来,不时拿出来仔细端详着,直到发霉了也不舍的吃。

那时盼送羊还有一种期待是能吃好吃的了。每到送羊那天,父母都会做各种各样好吃的迎接姥姥姥爷。现在姥姥姥爷都已经去世了,可想起童年在姥姥家的时光和能记得起的姥姥姥爷来送羊时的场景,内心依然是温馨感动的。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人们逐渐开始定制面包羊蛋糕羊。

虽然形式不一样了,但人们还是很喜欢这一习俗。

据考证,送羊史于春秋时期,真正的含义就是:姥姥给外甥送羊,让他效仿羔羊跪乳,去孝敬母亲,报答母亲含辛茹苦养育之恩,羊羔为了表示对母羊的孝敬,就用跪着的方式去吃奶,这就是羔羊跪乳的来历。如果一个人不孝敬老人,就连一个羊羔都不如,以此来推动孝道,促进社会和谐。

关于“送羊”习俗的由来,也有很多个传说。我在这里列举两个:

传说一:“羊羔跪乳”

民间流传,从前有一个老妇人,丈夫死得早,她辛苦将儿子拉扯大,爱若掌上明珠。这孩子自小任性使气,不服管教。孩子的舅舅便让外甥跟他一块去放羊。一天,孩子低头又见羊羔吃奶总是跪着衔住母羊的乳头。孩子便问舅舅:“这是怎么回事?”舅舅意味深长地说:“小羊跪着吃奶是为了感激母亲的养育之恩。”

外甥听了此话,非常后悔。舅舅见他有悔改之意,便送他一只羊。村人知道这件事后,传为美谈,并纷纷效仿,自此,便有了舅舅给外甥送羊的习俗。

传说二:“沉香救母”

传说,沉香是一个孝子。自从他打败舅舅杨二郎,用神斧劈开华山救出生身娘亲三圣母之后,报仇的心情极为迫切。

在母亲的极力劝阻下,沉香才答应饶杨二郎一命。不过,他提出,为了让杨二郎记住教训,必须每年送来一对活羊,并声称;要年年剥他杨二郎的皮。吃他杨二郎的肉(杨与羊谐音)。

为了活命,也为了重修兄妹之好,杨二郎就答应了沉香的条件。第二天就赶着两只活羊送给了沉香。这一天刚好是农历六月。以后便年年六月给沉香送一对活羊。

1
查看完整版本: 又是一年七月送羊时,忆起最温馨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