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蹄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盛夏光年高海拔茶树绿油油,低海拔茶树红彤
TUhjnbcbe - 2023/6/13 21:13:00
刘云涛 https://myyk.familydoctor.com.cn/doctor/28751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在7月1日之前,村姑陈以为今年夏天就这样了。

在7月1日之后,村姑陈才知道,福建的夏天,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连续近一个月的高温,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早晨最好8点前赶到办公室,傍晚最好6点以后再出门。

中午,如果不是真爱,谁还愿意去赴谁的饭局?

下午2点,开车在路上,被烤化的不是轮胎,是马路上的柏油。

三环路上,即使一边沿江,园林局的洒水车,仍然不停在给花树们浇水,给路面洒水降温。

一辆辆车子开过,两旁的绿化带上,羊蹄甲在风中摇曳,粉色的花朵含羞带怯,是古代扭着衣角坐在床边的小新娘。

瞬间就回想起刚刚回程的路上,那一路上层层叠叠扑面而来的夹竹桃。

石榴红的花朵,长在翠绿的树梢,映着碧蓝的天,雪白的云,蔚蓝的大海,银练似的跨海高速,活生生一副野兽派画家马尔克斯的作品。

平日里安静温婉的夹竹桃,在高速的劲风里枝摇花动,如浪花般一个劲儿向你扑来。

虽是仲夏,却让人感受到了满满的春深似海,繁花似锦。

《2》

接到一个坏消息,一些低海拔山区的茶树,被晒伤了。

有朋友发来照片,说他们低海拔山区的白茶树,因为连续高温,受*日头的影响,已经受伤了,晒得红彤彤,像青藏高原上小朋友的脸蛋——一抹清晰的高原红。

照片上,他的茶园,一整片全是锈红色,古铜色,叶片翻卷,枯灼,绿色的叶片少得可怜,只能算是大片红色中的点缀。

朋友说,因为是低海拔,气温高,人都耐不住这种热,何况茶树呢?

这快一个月的太阳晒下来,茶树不像人,能涂防晒霜,人如果天天光着膀子晒,早都脱掉一层皮了,这茶树被晒红,叶片被晒焦,是难免的。

他家是山区,茶树都种在洼地里,山凹里,不通风,不散热。

一整天日照形成的热量,没有散发出去的出口,蓄积在自己的盆地里,反复蒸腾着可怜的茶树,把它们身上的水分蒸干,直到叶绿素全部散失,茶红素和茶*素、茶褐素显现,成为占据叶片颜色的主调。

朋友说,他们中海拔和低海拔山区这一片,基本上整体产量大受影响,直接影响的是秋茶的产量,可能会商量着,给秋茶涨涨价。

因为天灾减产,中、低海拔山区的秋白茶要涨价,这个消息确实震惊。

好吧,茶园是你家的,你说了算。

(中海拔山区的茶园,晒焦了)

《3》

村姑陈咨询了几位高海拔山区的茶农,自己也去看望了一番太姥山的茶园。

太姥山的茶,种在高山上,海拔高,气温比山下低了5度以上。

如果山下的地面温度是40度,那太姥山的温度就在35度左右,顶多35度。

这种温度条件下,再配以村姑陈感受到的那种微微的清风,是极舒适的。

是极适合为秋白茶的采摘,贡献出良好茶青的气候环境。

高山,人迹罕至,氧气充足,阳光足而不烈,四周空旷,通风,易散热,这简直就是白茶最天然的生长基地。

是以“自古白茶出太姥”,讲这句话的古人,一定是亲眼所见了太姥白茶的生长,有感而发的。

是以,太姥娘娘用白茶救人的传说,才会一直流传至今。

是以,点头镇柏柳村的孝子陈焕才从太姥山移植了白茶,种在自己家园子里,还向周围的乡亲传授种植白茶的技艺。

太姥白茶自此从“山中高士”,进入人间,成为百姓治麻疹至宝。

《4》

太姥山的茶,在仲夏之际,在中、低海拔山区的白茶纷纷被晒红、晒伤之际,还能长得绿油油,葱葱郁郁,除了高拔高,气温适宜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傍晚时常有雾。

这薄薄的,水分子极细小的雾,如同一架现代化的喷雾洒水机,从天而降,把高山上空那些凝结了一整天的水气,如同甘霖一般,降落在茶园里,飘洒在茶树身上,汇聚在叶片表面。

傍晚之后的太姥茶园,如同笼罩在一个大大的美容院里,巨大的天然氧气喷雾机,用最天然的水分子,用没有受人类活动所污染的水分子细胞,给茶树们做着温柔的补水面膜。

想象一下,茶树的叶片,在一整天的夏阳之后,能接受这样一次泡温泉般的SPA,是多么的舒适,多么的惬意,哪怕吸进去再多的暑气,都被这庞大的水雾*团轻松就赶走。

《5》

于是它们就长成了村姑陈上茶山时候见到的样子,葱葱茏茏,油亮而繁茂,枝叶虬劲,散发着浓烈的茶多酚气息。

那是茶树身上最催情的荷尔蒙。

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的白茶知识,欢迎

1
查看完整版本: 盛夏光年高海拔茶树绿油油,低海拔茶树红彤